上海市机构养老供需平衡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mligq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市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地区,在其加速发展中呈现出少子、高龄的老龄化趋势。机构养老作为一种社会化养老方式,专业化、规范化程度较高,在设施、人员和技术上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受到了众多老人和家庭的青睐。然而,相对于老年群体的扩大、需求层次的提高,机构养老的供给情况却不容乐观,最突出的矛盾莫过于供给的床位数量、服务项目和服务水平根本无法满足当前老年群体的需求。本文以上海市机构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以其供需平衡为研究内容,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状况和相关理论。国内研究集中概况和总结了机构养老服务的必要性、需求、供给以及出现的问题;国外研究重点介绍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和日本四国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情况。在理论层面的探索上不仅吸收了马斯洛需求理论、老年脱离理论、老年亚文化理论等知识,还引入了西方经济学和社会福利学两大学科作为理论支撑。上海市机构养老服务的现状分析以上海市机构养老服务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为起点,客观描述了上海市老龄化的进程、家庭养老和居家养老两种模式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发展机构养老所具备的优势。再结合机构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和出现的问题,全面地阐述了机构养老服务的供需背景以及当前的主要矛盾。上海市机构养老服务供需分析以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展开论述。宏观需求方面选取2010年上海市统计局关于本市公民养老意愿调查的老年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机构养老服务的影响因素并估算当前养老机构的需求量;微观需求方面借助实地调查数据,通过交叉分析了解入住机构的老年群体对于养老服务项目的需求。宏观供给方面主要评价了机构养老服务的规模、区位布局、经费投入以及制度支持的实际情况;微观供给方面运用SQ测量工具分析入住机构老人对当前机构提供服务的满意程度。结合供需两方面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包含不同性质、不同区位、不同类型的床位供需以及项目设置与多样需求、资金来源与老年承受力、人员配置与需求、政策配套与落实的八项矛盾,并指出了产生的原因。综合以上分析,本文利用调整后的“宋健人口模型”、“年龄——性别模型”、“曲线参数估计模型”、“多元回归模型”对未来10年内的床位数量进行测算,得到了机构养老发展的发展趋势。最后将调查和研究成果与上海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供需不平衡间矛盾的对策建议。
其他文献
针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连续型设备布置问题,分析设备面积不等、形状固定及总空间限制等因素,提出分行布置的方案和数学模型来最小化物料搬运成本,用遗传算法对方案进行设计
南社人跟抒情传统的关系至为密切。抒情不只是落实在诸如"南社情僧"苏曼殊身上的浪漫行为,而是牵涉到历史与记忆,主体与世界,感性与理性之间的复杂纠葛,表征着南社群体普遍的
作为我国第一个进入人口老龄化的地区,上海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了老年人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探索。近30年过去了,其实施情况如何,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实现更进一步的
【正】 最近两年,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已经成为理论界的热点。不少专家、学者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对这个重要问题进行讨论。本文拟就几个主要问题介绍一下理论界专家、学者们的
<正>目的研究探讨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血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规律与临床指标的变化关系。方法采用流式液相蛋白定量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检测27例
会议
针对基于铣削高强度钢的刀具的耐用度和材料切除率的铣削参数控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建立了刀具耐用度模型,研究了基于铣削参数的灵敏度和相对灵敏度模型的稳定区间敏感
人口老龄化已经日益成为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老年人作为社会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切身利益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在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的同时,也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四个如何认识”。的问题,其中之一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对此,很多专家学者发表了自己的观点,现综述如下。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市场经济不断的进步发展,农村的经济发展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层群众的乡村文化生活也日渐丰富。乡镇文化站是公共文化体系的重要构成,更是
<正>常在海外行走的中国学者们应该都有这个体会:中国的崛起真可谓全球瞩目,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国际会议不能没有中国人参会。而"一带一路"战略一旦获得成功,无疑将让中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