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真实性和合法性的认定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hula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生活已经步入了网络主导的信息化时代。在刑事诉讼领域出现了更多的电子证据,电子证据在整个刑事诉讼理论学界和实践层面上引发了整个社会的广泛讨论,其中一个焦点问题便是如何认定电子证据的法定效力。针对电子证据的认定与传统证据一样,坚持以真实性、合法性以及关联性三个基本原则,只有具备“三性”才能够依据这一证据来进行定案。但在具体的刑事司法实践中,由于“三性”所处的司法地位存在一定差异性,电子证据在关联性认定上与传统证据相类似。因此本人选择电子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这两项认定条件来展开细致性讨论。本文选取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刑事案件作为研究载体,对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如何认定和审查合法性、真实性展开细致性分析,根据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提出可行性建议,进而对完善电子证据真实性和合法性的审查认定提出对策。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之外设置了三大部分。引言部分主要阐明了本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价值,整理了相关文献并进行述评,简述了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正文第一部分,在界定电子证据概念特性和认定的基础上,分析了电子证据合法性和真实性审查认定过程中所持有的维度,并阐释了审查认定所采用的具体方式。第二部分探讨了电子证据真实性和合法性审查认定的现状与问题。选取国内四个与电子证据相关的刑事案例展开分析,发现电子证据在审查其真实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即:认定方式单一,鉴定程序及鉴定标准不完善,技术具有滞后性。电子证据合法性审查认定存在的问题有:对来源的合法性审查认定不够充分,对程序的法律条文规定较为模糊,非法电子证据标准未明确,易侵犯当事人隐私。第三部分针对有效认定电子证据真实性、合法性提出了有效建议。在对电子证据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认定时,可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建立刑事诉讼电子证据链,引入电子证据保全机制,完善鉴定方法,确定鉴定标准,沿用电子证据真实推定机制,采用证人具结制度;严格电子证据合法性认定程序,通过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来确保电子证据的合法性,提高司法人员的技术水平与专业知识,构建利益衡量机制,细化有关认定标准。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近几年,新闻媒体中不乏低龄未成年人实施严重的恶性行为的报道,由于未达刑事责任年龄,且我国针对该类未成年人的处遇措施未能发挥作用,最终只能释放,这种结果引起社会公众的强烈反对,认为,我国的刑事责任年龄已经不适应我国国情,应该予以降低,以应对犯罪低龄化的现象。本文分为三部分,共五章,第一部分案情介绍及争议观点分析,通过2019年发生的骇人听闻的未成年人杀人案,引出我国目前对于刑事责任年龄的争议,即,我
敷设在空中、地下、构筑物中的各种功能的管道犹如城市的血管,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管道材料老化、环境变迁,加上人为和工程活动的影响,管道泄漏成为其安全运营中最为关键的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就是对管道进行有效监测。多年来,管道泄漏监测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传统的管道泄漏监测手段存在监测成本高、误差大、漏报率高等问题,远远不能满足管道泄漏的监测要求。光纤感测技术凭借着其分布式、高精度、实时
自青霉素问世以来,诸多微生物来源的天然产物及其衍生物被用作新药应用于临床治疗。然而受限于目前的技术手段,实验条件下很多天然产物被重复分离,使新型药源分子的挖掘变得困难。微生物在严苛的生存条件下,会产生活性多样的次级代谢产物以应对环境压力。因此,我们着眼于条件苛刻的生态环境,从不同来源的特殊生境样品中分离链霉菌进行发酵。以期获得活性优异、骨架新颖的次级代谢产物,为药物研发提供新思路。我们选择三株来源
学位
随着我国经济取得伟大成就,我国证券市场的成长也很迅速。与其快速成长和庞大体量相伴生的,是我国证券市场多发的证券违法行为,广大中小投资者承受了大量损失。究其原因,较为一致的观点是我国证券市场制度设计不科学、运作不规范、行政监管和司法救济乏力所致。就司法救济乏力而言,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当前的证券民事救济制度存在诉因单一、诉讼方式狭窄、起诉门槛过高、诉讼成本高昂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国学者提供了较多
过渡金属化合物具有高理论容量和低成本,是备受关注的储能材料。但是,这类储能材料的实际容量有限,主要原因是其导电性低、活性表面积小。本论文从减小储能材料尺寸、协同促进电荷输运动力学的角度出发,通过与碳基材料的复合来提高导电性、缩短离子固相扩散距离、增加电化学活性表面积、提高电荷传输速率,从而协同促进其储能性能;通过建立电极材料与储能性能的构效关系,为过渡金属化合物的储能性能优化提供参考。经过研究,取
税务行政复议制度,是指上级税务机关通过受理税务行政复议案件,对下级税务机关具体执法行为和纳税人履行税收义务情况进行审查监督的一种行政监督救济制度,其目的是保障纳税人的救济权利,弥补纳税人因税务行政行为的违法、不当而蒙受的损失。我国现行税务行政复议制度存在着“两个前置”条件:一是在申请复议前,必须缴清税款及滞纳金或者提供相应的担保,此为纳税前置;二是在提起诉讼前,必须先经过复议程序,此为复议前置。税
在软件维护过程中,开发者会对用户在软件使用过程中提交的缺陷进行定位和修复。为了提高处理缺陷的效率,研究者已经针对缺陷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研究,主要包括重复缺陷报告和相似缺陷报告的检测和推荐。已有的研究主要采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方法用于分析缺陷报告,利用缺陷报告的文本信息建立检测和推荐模型。随着开源项目的数量的增多,项目之间的调用关系变得复杂。因此,不同项目之间的缺陷也会具有关联关系,这类缺陷通常被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