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是人类文化的载体,教材是社会大众意识的体现,教材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近年来教科书的性别问题在我国引逐渐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研究者经过对教科书的内容分析发现,当今教科书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性别比例失衡,有重男轻女的倾向。这种倾向会使女性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不平等对待,不利于学生健全性别角色意识的培养。研究表明,小学时期是儿童性别角色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教科书和教师的态度对于学生性别角色的社会化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第一阶段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自编的分析框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小学一至三年级的语文教材性别倾向进行分析。第二阶段则运用自编的非结构式访谈,了解了小学生对于教科书人物的看法。目的是深入了解语文教科书在学生性别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为将来教科书的编写和儿童性别角色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结果表明:(1)人教版一至三年级小学语文教科书存在明显的性别倾向。(2)在人物形象方面存在男主外、女主内的特点;男性文化水平和能力都比女性高;对于男性人物品质的描述比女性多,且对于男性的描述,着重其有能力、聪明、能干,而对于女性的描述则侧重有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方面的描述男性侧重于智力品质;而女性侧重于道德品质.(3)学生对教科书人物的印象体现了教科书性别倾向的特点:学生所提到的人物中男性多于女性。(4)学生对教科书人物的喜爱的和想要成为的人物角色中男生以选择男性角色为主,女性则不明显。男性倾向于喜爱成就及成功者的品质,女性倾向于喜欢人物的良好道德品质,男女生都倾向于喜爱主人公爱护青少年的特点。(5)学生最不喜爱的人物角色男女没有差异:都是男性角色。男生更擅长说出不喜爱的角色。(6)男生大多选择男性角色为交友对象,女性多选择女性角色为交友对象。(7)男生选出的最成功的角色几乎均为为男性,女生的选择中男性占多数,女性占少数。(8)男生选择的家务活种类比女生少。(9)男生选择自己的职业以社会地位高、确切的职业为特点,而女生选择社会地位相对偏低的职业或者根本不太明确自身对于职业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