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体器官移植是一项新兴的医疗手术,在救死扶伤方面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随着这一技术的广泛采用,一系列新型侵权事件不断涌现,暴露出我国当前该领域法制建设的不足。因此,从理论上对人体器官移植中的侵权责任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研究已经非常必要,对我国侵权责任制度体系构建也具有重大意义。对此,文章分为五个部分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第一部分介绍了有关人体器官移植的基本问题。从医学科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对与人体器官移植有关的基本概念、人体器官移植的分类及特点做了详尽的阐释,揭示出人体器官移植在现实中的积极作用。第二部分则从民法角度分析了人体器官移植的法律关系。通过分析,明确了人体器官移植行为主要是一种民事性质的法律行为,由此在受体、供体以及医疗机构等主体之间形成的也主要是民事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具有主体复杂、客体独特、权利义务内容混杂等基本特性,易于产生纠纷,必须对其给予特别关注。第三部分是关于人体器官移植侵权责任认定的论述。侵权责任的认定是侵权行为人承担该民事责任的前提。按照人体器官移植中的侵权对象之不同区分了受体和供体为受害人的情形,着重分析了该侵权行为侵害的客体内容,揭示了各种侵权行为所带来的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第四部分则分析了人体器官移植中侵权责任的承担问题。人体器官移植中的侵权行为产生的主要是人身属性的法律责任。按照人体器官移植实施阶段不同划分了具体承担侵权责任的不同主体,并且明确各责任主体承担该类侵权责任的主要方式是损害赔偿,包括对直接损失、间接损失以及精神损害的赔偿。第五部分对我国人体器官移植侵权责任制度的完善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设想。我国立法应当坚持对受体和供体实施同等保护的价值取向,在给予供体和受体同等保护的同时兼顾医疗机构的合法利益。人体器官移植立法除了应当完善有关主体的权利和责任体系之外,还应当在诸如死亡标准和伦理原则等一系列基础性问题上取得突破。这是我国人体器官移植法律制度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当前我国人体器官移植领域侵权事件频繁发生的现实情况,我国必须对此作出积极应对,从立法上积极完善人体器官移植领域的侵权责任制度,惟有如此,才能使众多侵权行为的受害人得到及时救济,法律的公平正义也才能得到更大程度的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