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是从临床实践入手进行研究,并以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下腰痛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点拨通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下腰痛的临床疗效,并通过本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治疗前后对下腰痛量表评分(JOA评分)与VAS量表评分的影响,探讨点拨通督手法对于腰椎间盘突出所致下腰痛主要症状和功能活动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病例均为 2008 年 9 月至 2011 年 4月期间在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推拿门诊就诊、住院的病人,将符合要求的60例患者纳入观察,采用完全随机设计随机分组,将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与对照组(B组)各30例。A组:用点拨通督手法治疗;B组用腰部牵引疗法治疗,以上两组治疗隔日一次,连续治疗 6 次为一疗程,治疗前后,对症状、下腰痛 JOA 量表评分项目和 VAS量表积分项目进行观察以分值形式记录。随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愈率分别为治疗组30.0%,对照组13.3%;显效率分别为治疗组40.0%,对照组26.7%,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26.7%,对照组36.7%,无效率分别为治疗组3.3%,对照组23.3%;两组临床疗效相比较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两组 JOA 量表评分比较:治疗前的平均分分别为治疗组 10.86 士 1.25,对照组11.00士1.20;治疗后的平均分分别为治疗组25.03士3.85,对照组22.80士4.44;两组治疗前评分比较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实验的同质性原则要求;两组治疗前后比较 P 均<0.05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能更好地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下腰痛患者的症状及功能。 3 两组 VAS 量表积分比较:治疗前的平均分分别为治疗组 7.67 士 1.06,对照组7.63士1.07;治疗后的平均分分别为治疗组2.07士2.15,对照组3.57士3.16;两组治疗前 VAS评分比较 P>0.0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符合实验的同质性原则要求;两组治疗前后 VAS评分比较 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治疗都有效;两组治疗后 VAS评分比较 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能更好地止痛。 4安全性:两组安全性评价好,未见不良事件报告。 结论:通过点拨通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下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得出以下结论: 1 点拨通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下腰痛有确切疗效。 2 点拨通督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所致下腰痛与对照组相比较,经统计学处理,该疗法明显优于对照组,通过JOA评分量表,VAS疼痛量表和生活质量评分表的比较,说明本法能对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日常生活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止痛好,疗效高的特点。 3 该法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从整体论治,能促进突出物的回纳、明显改善下腰痛症状,对于治疗本病疗效肯定,方便快捷,可重复使用,易于被患者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