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和血糖控制情况,并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分析。2.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依恋模式、疾病感知和医学应对方式,并探讨三个因素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3.根据依恋理论和自我调节常识模型构建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路径,并分析依恋模式、疾病感知和医学应对方式对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路径。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天津市某三甲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4月期间住院治疗的253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简化版疾病感知问卷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均数±标准差、中位数、频数和构成比进行数据的描述,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检验或Spearma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逐步回归探讨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采用路径分析法探讨依恋模式、疾病感知、医学应对方式对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路径。结果研究者共发放问卷253份,回收问卷252份,其中有效问卷232份,有效回收率为91.70%。通过对有效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的主要结果如下。1.自我管理行为与血糖控制(1)研究对象的自我管理行为总分为(16.30±7.24)分,其中一般饮食维度得分最高,分数为4.50(2.50,6.00)分,足部护理维度得分最低,分数为1.00(0.00,3.50)分。(2)研究对象的BMI为(26.86±4.05)kg/m2,FBG为(8.82±2.53)mmol/L,h2BG为(12.47±3.96)mmol/L,Hb A1c为(9.33±2.05)%。(3)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自我管理行为与FBG(r=-0.159,P<0.05)、h2BG(r=-0.133,P<0.05)、Hb A1c(r=-0.160,P<0.05)呈负相关,一般饮食行为与FBG(r=-0.159,P<0.05)、h2BG(r=-0.131,P<0.05)呈负相关,体育锻炼行为与FBG(r=-0.210,P<0.01)、Hb A1c(r=-0.139,P<0.05)呈负相关,血糖监测行为与h2BG(r=-0.145,P<0.05)、Hb A1c(r=-0.178,P<0.01)呈负相关。2.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1)研究对象依恋回避维度的得分为(3.57±0.80)分,依恋焦虑维度的得分为(2.91±1.06)分。安全型、轻视型、专注型、害怕型依恋模式的研究对象分别为37例(15.9%)、116例(50.0%)、9例(3.9%)、70例(30.2%)。(2)研究对象的疾病感知总分为(42.50±9.93)分,其在生活影响、持续时间、个人控制、治疗控制、症状程度、关心程度、认识理解、情绪影响条目上的得分分别为6.00(4.00,8.00)分、10.00(6.00,10.00)分、4.00(2.00,5.00)分、2.00(1.00,5.00)分、5.00(3.00,8.00)分、8.00(5.00,10.00)分、4.00(2.00,6.00)分、5.00(3.00,7.00)分。(3)研究对象医学应对方式中,面对、回避、屈服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18.68±3.92)分、(14.55±3.27)分、(9.88±2.44)分,其中面对维度的得分低于常模(P<0.05),屈服维度的得分高于常模(P<0.05)。(4)多元逐步回归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年龄、对疾病的个人控制感、对疾病的认识理解、面对、屈服是其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解释自我管理行为变异的31.8%(R2=0.332,R2adj=0.318,F=22.506,P<0.001)。3.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路径依恋模式可以通过疾病感知和医学应对方式影响自我管理行为,疾病感知可以直接或通过医学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自我管理行为,具体路径如下。路径1:依恋回避→认知→面对→自我管理行为。路径2:依恋回避→认知→屈服→自我管理行为。路径3:依恋焦虑→情绪→面对→自我管理行为。路径4:理解→自我管理行为。路径5:理解→面对→自我管理行为。以上5条路径的路径系数均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并且模型的适配度良好(χ2/df=2.303,AGFI=0.918,RMSEA=0.075)。结论1.自我管理行为与血糖控制(1)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不佳,在自我管理行为的不同方面表现不同、差异较大,一般饮食行为方面的表现最佳,足部护理行为方面的表现最差。(2)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不理想,各血糖控制指标的平均值均超过指南所推荐的标准。(3)自我管理行为越好的患者,血糖水平越低,血糖控制情况越好。2.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因素(1)依恋模式为轻视型的2型糖尿病患者最多。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对亲密关系的需求逐渐降低,依恋回避的表现更为明显。(2)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中等偏高的负性感知。相对于自我管理来说,更多的患者倾向于采用药物治疗的方式控制疾病,对自己在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3)2型糖尿病患者面对应对的程度低于常模,屈服应对的程度高于常模,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足,更容易向疾病屈服。(4)患者的年龄越大、对疾病的个人控制感越强、对疾病的认识理解越多、应对方式越积极,其自我管理行为越好。3.自我管理行为的作用路径依恋理论可以融合到自我调节常识模型中,用来共同解释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这提示护理人员在护理2型糖尿病患者时要考虑到个体的依恋模式,对不同依恋模式的患者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激发患者进行自我管理的动机,提高其自我管理行为的依从性,以利于维持良好的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