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乌海、北宿和新峪煤为研究对象,对微波化学法脱除煤中有机硫以及Fe2(SO4)3溶液氧化脱除煤中无机硫进行了研究,并考察脱硫后煤样理化性质和粘结性指标的变化。此外,本文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乌海、北宿和新峪煤为研究对象,对微波化学法脱除煤中有机硫以及Fe2(SO4)3溶液氧化脱除煤中无机硫进行了研究,并考察脱硫后煤样理化性质和粘结性指标的变化。此外,本文采用FTIR、XPS和离子色谱等手段对微波脱硫机理进行了研究,得到如下结论。Fe2(SO4)3溶液热处理能有效地脱除煤中黄铁矿硫,在本文的试验条件下煤中黄铁矿的脱除率为14~68%。增大Fe2(SO4)3溶液浓度、提高反应温度、延长反应时间及减小原煤粒度均可提高黄铁矿硫的脱除率。脱硫后煤样的粘结指数及最大膨胀度均有所减小,且粘结性越差的煤样粘结指数降低的幅度越大。微波在NaOH溶液作为化学助剂的条件下能够有效脱除煤中的有机硫。反应时间的延长、微波功率的增加和反应温度的升高均能提高有机硫的脱除率,而随着NaOH溶液浓度的增加煤中有机硫的脱除率先增加后降低,这与NaOH溶液的介电常数虚部随溶液浓度的变化规律一致;在本文的试验条件下XY2#有机硫的脱除率可达66.40%。不同化学助剂的脱硫率随着其介电常数的虚部增大而逐渐增加。煤样的粘结指数随反应温度升高和反应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小直至完全失去,当微波功率385W,NaOH浓度10%以及微波时间15min的条件下XY2#的有机硫脱硫率可达34.39%且仍有较强的粘结性。当微波功率385W,反应时间30min以及NaOH浓度10%的条件下XY3#有机硫中硫醇和硫醚的脱除率可达82.76%,砜类的脱除率为67.74%,亚砜类脱除率为32.76%,而噻吩类的脱除率仅为11.90%;XY3#经微波化学法脱除的有机硫有88.8%以S2-及微量的SO42-存在于滤液中,另外11.2%的有机硫在脱硫过程中以气体形式逸出。
其他文献
碳化硅多孔陶瓷因其具备高硬度、高强度和热稳定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和环境等领域。利用碳化硅的优异性能附加生物质碳的独特结构,以期制备出新的结构
研究背景:肝细胞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位于肿瘤第三位。微小RNA是长度约为20-24个核苷酸的小RNA,其通过在3’-UTR靶向mRNA的互补序列抑制靶基因的表达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型储能装置。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装置,全钒液流电池因其不涉及固态反应、储能容量易改变、系统运行安全可靠、全生命周期内环境负荷小、自放电小等优点而备受关注。目前,全钒液流电池的发展主要受到电极、隔膜和电解质三大因素的制约。全钒液流电池的电极材料主要为石墨毡类。但是,石墨毡存在着亲水性差、电化学反应可逆性低和电化学活性低的缺点,不利于电极内传质过程的进行与电化学反应的发生。
新城疫病毒是一种高度传播性的病原,感染家禽后会引起很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前阻止和控制新城疫快速传播的主要方法是接种疫苗,但仅使用疫苗不能发挥很好的效果,免疫增强
钒电池全称为全钒氧化还原液流电池(Vanadium Redox Flow Battery,VRB),是一种大规模蓄能电池,因其具有使用寿命长、能量效率高、成本低、绿色环保、电池储能容量与输出功率相互独立等优点,在新型大规模储能技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发电、远程供电等领域使用,目前已经在中国、美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示范性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VRB存在钒离子跨膜传递而导致的
逆阻IGBT(Reverse Blocking IGBT,RB-IGBT)是一种将IGBT背面PN结加固的新型功率器件。直接使用RB-IGBT,相比于传统IGBT串接二极管的应用方式,具有总通态压降低、成本低、总功耗
环状流是工程中常见的多相流流型,主要应用在石油、化工、核能等领域,环状流主要由液膜和气芯两部分组成,其传质传热性能主要依赖于液膜,液膜的特征参数与环状流的性质密切相
光与微纳结构的相互作用一直是国际科学界很受青睐的一个研究热点,可为发展全光网络、量子信息等新兴技术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然而,光与微纳结构的相互作用会涉及到许多复杂
试验于2015-2016年在河南农业大学郑州科教园区(毛庄)进行,以不同烤烟品种ND202、K326、NC89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烤烟品种成熟期的钾积累和分配状况、钾相关吸收转运基因表达
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航天任务越来越复杂,精度要求越来越高,目前很多航天任务带有活动载荷,比如飞轮、太阳帆板等,这些活动载荷工作时会对航天器产生额外的扰动力矩,为了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