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凉佛教述论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sou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凉佛教即十六国时期的河西地区佛教,东晋十六国时期是中国佛教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凉割据政权统治下的河西地区,由于经济、政治、地理、民族等诸因素,一方面保存了汉魏以来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积极接受了外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从而形成了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河西为少数民族聚居之地,佛教兴盛的西域诸邦,与河西居留的少数民族,从风俗、血缘、语言等方面,在当时都有紧密的联系,佛学作为一种外来的信仰学说,也容易在河西传播。魏晋以后,佛教在中原传播与玄学清谈多有关涉,佛教教义作为玄学的附庸,二者互相演进,一时形成风尚;而在河西,佛教的传播由于地域的关系,从内容到形式更直接受到西域的影响。竺法护及其弟子竺法乘于西晋末年来到河西弘扬佛法,张骏时开通西域,这对前凉佛教的传播,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姑臧城内的译经活动和敦煌一地的立寺造窟活动,说明前凉时期佛教在河西得到了官方的支持,在民间已有相当的基础。河西的修窟造寺活动,到了北凉时期有了十分可观的成绩。从现存的有关记载来看,北凉统治者很重视这种表现崇信佛法的修造活动。由于北凉沮渠氏笃信佛教,河西的传译活动继前凉之后,出现了空前绝后的高潮。人数众多的中外僧人有组织、有目的地在一起从事佛经翻译;小乘佛教继续在民间流行,大乘教义受到上层人士的欢迎,大乘戒律先行于凉土。同时,北凉后期上层、民间均重视造像修寺,并大规模地开凿洞窟。所有这一切,反映出北凉时期凉州成为中国佛教中心的事实。五凉时期,凉土佛教兴盛不仅表现在佛经翻译和造像凿窟上,而且表现在凉土高僧辈出,并对佛教传播所作的贡献上。这些僧人或西行求法,得经而还;或东下长安,南至建业,北达平城,对佛教在凉土乃至整个中华的发展演进,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凉佛教在发展中有以下几点主要特点:与阴阳方术结合;首重禅定;译经规模宏大,影响深远;佛道交流,相互影响;多民族共同信奉。五凉佛教经过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凭借其独特的地域及地理位置的优势,兼容并蓄,既保留了汉文化的许多精华,又吸收了外来文化的新成分,兼备众学,融贯中西,富有时代特色。它不仅对五凉政权本身的巩固与发展起到过巨大作用,而且对河西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以及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和南北大统一,都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是当时民族融合,社会稳定,国家走向统一的催化剂和粘结剂。
其他文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材料性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聚酰亚胺是一种重要的工程塑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是耐热等级最高的聚合物材料之一,广泛应用在航天航空、电子电气等
煤化工企业信息化是贯彻落实“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带动煤化工企业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重要突破口,是增强煤化工企业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
目的 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肠黏膜白细胞介素-5的表达及与疾病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活动性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别为7例和25例;30例对照来自于非炎症性肠病患
在心理上对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否定进而建构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称为反事实思维(counterfactual thinking)。它是人类意识的一个重要特性。目前对反事实思维这种重
绩效预算是一种新的财政预算理念和方法,它把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理念融入公共财政管理之中,能够有效降低政府提供公共品的成本,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率。美国等OECD国家实施的绩
研究背景近年来,UVA的生物学效应日益受到重视。研究表明,一方面紫外线照射可导致人体细胞产生过量活性氧簇(ROS)从而引起细胞的氧化损伤。通常人体细胞在生理状态下产生的ROS
EDFA在1989年的实用化,使长距离光通信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变革,是光通信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现在EDFA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光通信系统中。在CATV光纤传输系统中,一般采用EDFA做
明清小说中的正室形象是个很少被关注的形象系列。她们在明清小说中数量较多,凡涉及家庭类题材的,几乎无一例外地要写到家庭主妇——正室,她们是构成家庭关系的主要成员之一
斝按质地有陶斝和铜斝之分,陶斝是我国古文化中的一种特殊遗存,分布广,数量多,使用时间长,苏秉琦先生曾将其称为“中国文明的火花”,对中华古文明、古文化研究具有较重要的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才流动日益频繁,流动人才与人事档案脱节的现象已相当严重。一方面最能体现人才真实信息的人事档案被弃之不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很难找到查询人才最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