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是生活在一个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的物质世界当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存在着很多诸如时间、空间或者情感等很难捉摸的抽象概念,通常,在日常的语言交流方面,人们总是倾向于用隐喻这样的方式去表达和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本研究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通过收集日语中各种隐喻表达的例句,整理并分析了日语中空间隐喻的种类及其经验基础。在传统的定义中,隐喻一直被认为是两种事物或者概念之间存在相似性时,用一种形式表达另一种形式。比如,举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医生是天使”。这个隐喻成立的基础是因为“医生”和“天使”之间存在相似性,即“纯洁”这一相似点。但是,近年来,有学者却否定这样的传统定义,认为隐喻是普遍存在于人类生产和社会活动中的一种语言现象,它表现的是说话者的思维方式,某种语言的隐喻表达所折射出的便是这个民族的思维特性。也就是说,隐喻并不是简单地指“A是B”,而是无意识中进入人类的生活中,在人的大脑中长期形成的东西。持有这种主张的代表作便是Lakoff&Johnson的著作MetaphorsWeLiveBy(1980)。书中指出,隐喻普通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除了存在于语言本身中,还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一般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说是隐喻式的;隐喻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类事物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Lakoff&Johnson指出,隐喻具有概念性,在概念隐喻当中,又包含结构隐喻、本体隐喻、空间隐喻三种类型,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可以说是空间隐喻。以往关于空间隐喻的研究,多是以英语为中心进行研究的。在笔者的搜索范围内,发现关于日语的空间隐喻研究相对比较少。因此,本文将日语中的空间隐喻作为了研究对象,通过本次研究,力争明确日语中空间隐喻整体的体系构成以及其特点。本文总共由5个章节构成。在第1章序论中,笔者首先论述了本研究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同时,在概括了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指出了相应的不足所在。以往关于空间隐喻的研究主要是以英语为中心进行的,关于日语中的空间隐喻研究还为数不多,并且局限于“上下”隐喻的研究。“上下”隐喻可以说仅是空间隐喻这一大范畴内的一小部分而已。通过这些事实,我们可以得知对于日语中的空间隐喻研究还有较大的余地。基于以上原因,笔者选择了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本文将通过收集大量的隐喻表达的实例,并试图分析其空间隐喻的类型及其经验基础。本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明确日语中空间隐喻的整体体系构成及其特点。另外,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可以为概念隐喻研究献上一份微薄之力。因为空间隐喻在概念隐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本研究的成果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另一方面,可以为日语语言教育做出些许贡献。通过了解日语中的隐喻表达,可以推测出日语这种语言背后说话者的思维特点。在日语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学生日语的空间隐喻表达,可以加深学生对日语这一语言的理解。可以说本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在第2章隐喻相关理论中,首先论述了隐喻的定义及其特征。其次,例举了古典的隐喻理论代表Aristotle(亚里士多德)、I.A.Richards(理查德)、Max Black(马克斯·布莱克)等人,并探讨了各自的相关理论。最后,介绍了认知语言学中的隐喻概念,并举例说明了其中的“领域”、“起点领域”、“目标领域”、“映射”等重要概念。认知语法的代表学者Ronald W.Langacker(罗纳德·兰艾克)将隐藏在词汇背后的系统知识称作“领域”,将提供背景知识的总体的领域称作“起点领域”,将借用复杂的背景知识的总体领域称作“目标领域”,将起点领域和目标领域之间的对应关系称作“映射”。在第3章日语中隐喻的认知分析中,首先对隐喻研究方面比较卓著的日本学者韧山洋介、山梨正明、濑户贤一等三位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概述。另外,文章还以韧山洋介对概念隐喻的分类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以此为例考察了日语中的隐喻表达。最后介绍了 Lakoff&Johnson(1980)的结构隐喻(structural metaphor)、本体隐喻(ontological metaphor)、方位隐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三种概念隐喻。通过对这三种概念隐喻的考察,可以发现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的话,仅靠“基于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的比喻”这一传统定义是无法充分解释的,隐喻成立的基础不仅有“相似性”,还存在一种叫做“共起性”的因素。在第4章日语中空间隐喻的认知考察中,笔者从「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一パス收集了很多语料,并分类进行了讨论。在4.1这一节中,笔者通过例举实例,以“现实和理想的隐喻”为例阐述了日语中的概念隐喻的语言表现形式。另外,在本文的核心之处4.2这一节中,文章以“上下”这一对空间概念,论述了其与心情、数量、性质、状态、地位、态度、安定、时间等领域之间,存在什么样的隐喻,其认知基础是什么。其中隐喻的类型大概可以总结为以下8种。①心情和空间隐喻“开心的状态是上,伤心的状态是下”② 数量和空间隐喻“量多是上,量少是下”③性质和空间隐喻“音调高是上,音调低是下”“品德高是上,品德低是下”④状态和空间隐喻“健康的状态是上,生病的状态是下”“有意识的状态是上,没有意识的状态是下”“完成的状态是上,未完成的状态是下”⑤地位和空间隐喻“社会地位高是上,社会地位低是下”⑥态度和空间隐喻“傲慢的态度是上,谦虚的态度是下”⑦安定和空间隐喻“不安定是上,安定是下”⑧时间和空间隐喻“时间早是上,时间晚是下”最后在第5章结论部分,笔者首先对本文进行了总结,然后提出了今后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根据各种类型的隐喻的具体实例,详细考察了日语中的空间隐喻。特别是把重点放在“上下”隐喻的体系构成以及其特点上进行了分析。在今后的研究当中,应根据更加有代表性的数据,考察日语书面语和口语中空间隐喻的详细分布和使用情况。并且,笔者也认为有必要通过更加客观的数据以及适当的方法与汉语的空间隐喻表达进行对比研究。除了“上下”以外,同样是我们所熟悉的“前后”、“左右”、“远近”等空间概念是如何映射到隐喻表达中的,可以说这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