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室内环境是人类生存和活动的重要场所,城市居民每天90%的时间是在各种室内环境中度过的,室内环境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因而室内空气品质(IAQ)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和研究人员的重视和关注。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人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不断上升与大气悬浮颗粒物质量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即使该浓度低于相关国家控制标准。但是其致病机理却仍不清楚,即还不能确定大气中哪些粒径的颗粒物、颗粒物中的哪些化合物是致病因子。 由于人类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而室内外颗粒物浓度水平处于同一数量级,因此室内环境是人们主要的颗粒物暴露场所。但是关于室内环境中的颗粒物污染研究,尤其是大气悬浮颗粒物对室内空气品质影响的研究还很不够。由于对室内环境进行监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费用昂贵,而室外大气中颗粒污染物监测体系已经建立,根据大气环境监测网络中的室外颗粒物数据,预测和分析室内环境中的大气悬浮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是一个可能的解决方案。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大气悬浮颗粒物对室内空气品质的影响。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大气悬浮颗粒物对IAQ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和分析,指出了研究中仍然存在的问题,确定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介绍了室内环境中的大气悬浮颗粒物的来源、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室内颗粒物的控制措施;根据菲克定律和气溶胶力学理论,分别建立了颗粒物在室内光滑表面的沉积率模型和穿透因子的理论模型,并利用文献中的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合沉积率模型和穿透因子模型,建立了可预测室内颗粒物浓度分布的质量平衡模型;对我国三类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的室内颗粒物粒度分布进行了预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分析;分别研究和分析了围护结构缝隙尺寸及其两侧压差和摩擦速度对三类代表性建筑的室内颗粒物粒度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