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型金融就是政府或非政府组织以及金融机构以扶贫为目的,向低收入人群提供的各种金融活动的总和,其设立的初衷是以扶持贫困人口、发展经济为目的,其宗旨就是要运用创新的金融手段和制度,通过为贫困人群或中低收入群体提供可持续的金融服务,来帮助其摆脱贫困。微型金融的出现填补了传统金融机构在金融体系中的空白,为贫困人群和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在发展微型金融服务的问题上,国外诸多发展中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积累了一些值得重视的经验,然而目前我国微型金融业务尚处在起步时期,发展仍不够成熟,存在一定的问题。该文立足于微型金融的产生背景及国外微型金融业务发展中的经验,首先介绍了微型金融的基本知识,通过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论证了微型金融的可行性,之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我国业务模式的探讨,综合分析微型金融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并着眼于我国实际,结合目前我国存在的微型金融发展机遇,探讨在我国开展微型金融业务以扶贫支困的业务模式及风险管理操作机制,具有巨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该文将分六章对微型金融的可行性及我国特色的业务模式进行探讨。第一章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该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并对现阶段国内外针对卫微型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结构框架以及创新处;第二章介绍了微型金融包括含义、特点、起源在内的基本知识,以及不同的发展阶段情况和业务形式;第三章首先对微型金融的可行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与研究,之后提出了国外国家的相关成功例证,进一步证实了微型金融的可操作性;从第四章开始进入对于我国的研究,首先阐述了目前微型金融业务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发展微型金融的机遇;第五章从微型金融业务开展的基本模式出发,提出了我国特色的微型金融业务经营模式;第六章则从风险控制的角度分析了微型金融面临的潜在风险及风险控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