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犯视角下的伪造货币罪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451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将伪造货币罪置于行为犯模式下所遇到的认定难题,即法律条文对犯罪对象、特定目的等认定因素规定的不明确以及因前后出台规定的不同导致司法实践中认定的混乱。归其原因是对于伪造货币罪认定中法益侵害危险标准的忽视,因此危险犯为伪造货币罪的认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危险犯的视角下将伪造货币罪归为抽象危险犯这一类,将抽象危险犯中危险的认定与判断方式运用到伪造货币罪的认定中,即在一般情形下,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就可依立法的推定危险的存在而不再需要进行具体危险的判断。但是,基于抽象危险犯抽象推定的判断机制,故在司法实践中容易产生刑罚恣意与扩张的问题,因此就需要运用相应的限缩方式对抽象危险犯视角下伪造货币罪的适用进行限缩。在否定了具体危险犯化认定此种限缩方式的基础上,转而从法益论与规范论两个不同层面上寻求抽象危险犯自身的限制机制。法益论下的反证式限缩允许个别情形下,当危险不存在时允许通过反证危险阙如而出罪,具体反证的方式主要经历了从主观标准—危险故意反证说到客观标准---现实危险反证说的变化;规范论下的义务性限缩主要采用了在综合规范义务主观论与规范义务客观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偶然论”规范义务限缩模式,在该模式下,要双重考量行为人特定主观注意义务与一般综合客观义务来决定是否排除刑罚的适用。法益论与规范论并非对立,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进行伪造货币罪该类抽象危险犯的限缩适用。
其他文献
一部法律制定出来之后,其终极目标的实现仍是要靠法律的施行,没有法律的具体实施,法律形同虚设,其目的难以实现。如让法律得以全面实施,自然需要有具体的实施主体,特别是法律
反避税研究这一命题是近年来税法领域的重要课题,在国内和国际上都引起了学者和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避税交易的盛行,关联企业作为避税的重要主体,滥用企业间的各
在我国现代化和法制化的进程中,一方面,我国的法律制度及法治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在对西方法律移植的基础上构建起来的,因此立法及法律制度与民间社会生活之间始终存在距离和脱节;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商业贿赂早已突破单一国家的范围,在全世界蔓延,并逐步发展成为跨国商业贿赂。跨国公司作为跨国商业贿赂的重要主体,具有外部性的优势,使得单一国家
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人人享有基本医药卫生服务”作为步入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目标。说明党中央和政府对人民群众医药卫
航班延误是国际航空运输业常见的现象,也是一直困扰航空承运人和旅客的世界性难题。航班延误不但会给旅客带来诸多不便,增加其旅行成本、甚至错失商机,也会影响航空承运人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