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体育界著名专家田麦久先生于20世纪80年代初首次提出项群理论,其后逐步完善,迄今为止,形成了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项群训练理论是以不同项目的本质属性所引起的项目之间的异同点为依据,将一组具有相似竞技特征及训练要求的运动项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研究,探求项目的共同特点和发展规律。篮球、足球、手球、曲棍球等归属于同场对抗性集体球类项目。该项群除个别普及性较低的项目外,我国的整体水平与世界水平相比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本研究亦是以此切入点,以项群理论为依托,通过对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以足球和篮球为例)技术应用与诊断的理论研究,试图研究分析出对该项群具有普遍性指导意义的理论依据,以此丰富项群理论。研究分析得出:1、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是集体对抗类运动,竞技能力高低不单取决于运动员的个体能力,更重要的是球队的整体竞技能力。为了适应现代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比赛强对抗的需要,只有将两者都兼顾,并协调发展,才是提高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整体竞技水平的有效措施。2、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对抗的激烈性,对教练员的能力和职业道德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在竞赛中,要根据对手的信息变化,及时启动各种竞赛预案以期赢得比赛。因此,选拔优秀教练员及构建合理的优秀教练员群体,是提高我国足球、篮球、曲棍球、手球等运动项目水平的迫切需要。3、国家要重视对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科研方面的投入,建立优秀的科研团队,务必要有足够的科研成果应用于该项群,使得该项群科研水平跟上现代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发展的需要。4、个体精湛的运动技术的习得,运动队超强的集体竞技能力的形成,都是一个或长或短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技术的教学、技术的训练以及实战,都是缺一不可的,只有将教学---训练---比赛技术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并且不断优化,才能在未来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比赛中占有一定的优势。5、技术诊断不单是比赛中或比赛后的事情,亦不单是竞技高水平运动才需要做的。不同层次的技术诊断,要区分开来,因为各自的侧重点不同,如学校体育基本教育、大学专项体育教育、高水平运动员技术教育等;相同层次的技术诊断,也要区分开来,如将技术诊断划分为:教学技术诊断、训练技术诊断、比赛技术诊断等。只有对技术诊断进行更加具体细致的探究才能得出适应不同层次需要的诊断方案,才能为我国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球类项目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