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绛剔犀技艺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tujiangbo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手工造物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漆器工艺历史悠久,千百年来代代相传不衰,新绛剔犀作为中国漆器艺术的代表,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就目前的发展来看,剔犀漆艺的发展具有地方性和局限性,不被大众所熟知,而且从事剔犀技艺的传承人也寥寥无几,对于一种重要的传统工艺来说,这种情况是不容乐观的,需要引起关注,基于此,本文选择新绛剔犀技艺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传播其文化内涵使其发扬光大。在国家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对于剔犀工艺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科技史的视角出发,以新绛剔犀传统工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考古出土的剔犀实物进行研究,搜集有关的历史文献资料,前往工艺传承地新绛考察,对从事新绛剔犀工艺的几家工厂和工作室进行实地考察和口述史采访,从剔犀的制作原料、生产流程、历史发展、保护传承等多方面入手,真实的还原剔犀传统工艺,并结合国家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修研培计划,为剔犀技艺的发展和保护提出建议,本论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章节:第一章内容为为序言部分,主要是本文的选题意义,研究方法,研究背景,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和列出论文研究的基本框架。第二章内容主要通过文献资料的搜索,梳理出山西漆艺的历史,剔犀的整个发展历程,通过对中国剔犀漆器传统工艺发展历史的考证,在此基础上,探寻山西新绛剔犀漆器传统工艺的历史渊源。第三章通过对出土的剔犀实物进行分析,研究剔犀在古代的文化和技术特征,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为研究新绛剔犀奠定基础。第四章内容对新绛剔犀的工艺特征进行研究,通过口述史的采访和田野调查,对绛剔犀漆器传统制作工艺过程进行还原记录,对所用到的工具设备一一介绍。第五部分主要是从剔犀的器型、色彩和纹饰等方面介绍了剔犀的工艺特征以及剔犀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最后是新绛剔犀漆器传统技艺的传承与保护,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分析其工艺传承现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的途径,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传承与保护路径进行探索。
其他文献
刷型聚合物是指在聚合物主链上高密度接枝大分子链段而形成一种具有类似刷状结构的大分子,具有结晶度低、流体力学体积小、溶解性好等特性,在药物输送、催化、生物材料等领域
在我们生活的自然环境周围,强风,暴雨,海啸,地震等对结构存在破坏性的外界激励作用无处不在,土木工程结构往往在这些外界激励作用下,极易产生较为强烈的振动现象,大幅振动容
本论文以研究聚苯乙烯/碳纳米管复合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其所构建的复合材料以及电学性能研究为主体,在实验室之前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以胶体热力学理论为指导制备聚苯乙
酚/醇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化合物中,是有机合成中重要的中间体,酚/醇的保护与脱保护更是有机合成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烯丙基保护法具有成本低、效果好、酸碱容忍性强等优点,是一种重要的酚/醇保护方法。近年来,研究者们已经报道了很多烯丙基保护基的脱除方法,主要分为非催化法与过渡金属催化法。现有的过渡金属催化方法主要是采用金属钯作为催化剂,但是存在反应成本高,反应条件剧烈等问题;同时,酚的长链烯烃类保护基的脱
在科学与工程中常常需要分析非线性微分方程,如常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微分-代数方程、时滞微分方程、随机微分方程等。对微分系统动力学分析时有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
超声离心法已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二维层状材料纳米晶体的制备,但纳米晶体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通常的解释是由于二维材料在超声或离心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使得晶体发生分裂。而星
近年来,化石能源燃烧产生的大量CO2和工业生产排放的有机污染物已经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以半导体材料为主的光催化剂由于绿色清洁、产物没有二次污染等优点应用在有机污染物的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硅胺基稀土金属化合物[(Me3Si)2N]3Ln(μ-Cl)Li(THF)3催化下的环化反应和Horner-Wadsworth-Emmons反应,主要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硅胺基稀土金属化合物催化
非线性结构和随机力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和工程实际中,因此非线性随机动力学模型能够更加完善和真实的反映现实世界的自然系统;在实际的系统中,其恢复力通常呈现出非对称的
与传统的多孔材料相比,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具有高比表面积(10400 m2 g-1)、高孔隙度(98 A)和低密度(0.13 g cm-3)等独特优势。对其的研究无疑是化学和材料界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这不仅是由于MOFs具有丰富的结构,而且也因为其作为功能材料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潜力,例如气体的存储与分离、荧光传感、药物缓释、光催化降解、电磁材料等。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使用柔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