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年,教育部发表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报告,报告指出核心素养是以培养“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2018年教育部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的概念,其中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表现为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和生命观念。生物第二课堂是培育学生生物学核心素养的主要阵地,因此,开展好生物第二课堂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对一线教师进行专题访谈,以期系统了解汉中地区初中学校生物第二课堂的实施现状。结果表明:汉中地区初中生物第二课堂的开展状况不容乐观,县级和乡级初中生物第二课堂开展状况还待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生物第二课堂缺乏了解,包括一些年轻的新教师对生物第二课堂的认识程度也有待提高;学校对第二课堂的管理措施需进一步完善,已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较为单一,内容有待拓展。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一方面随着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国家一直强调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但另一方面大多数学校仍是把成绩看作衡量学生的第一标准,这就导致从学校层面对开展第二课堂,特别是生物第二课堂认识不够到位,重视程度不高;研究同时发现,当地初中生物第二课堂的师资力量薄弱,相当一部分生物教师开展第二课堂的经历不足,经验缺乏,对生物第二课堂研究仍需进一步深入;对依托区域实际情况和资源在校内外开展生物第二课堂的设计方案没有深度挖掘,开展的活动大部分以实验及模型制作类为主。针对目前生物第二课堂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注重指导教师团队建设;(2)对接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系统设计实施方案;(3)依托区域资源,因地制宜开展活动。最后,笔者按照提出的策略,紧密结合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本、课内外结合、及时反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等生物第二课堂开展原则,对当地初中开展生物第二课堂的活动方案设计进行了初步的尝试。设计了游戏教学、模型建构、校内调查、博物馆志愿者等类型活动,并且结合“研学”思想,设计了基于汉中区域资源特色的研学旅游方案。其中游戏教学类设计了三个活动,分别是猜谜游戏之动物的主要类型、“鸟”的飞行、安全输血;模型建构类设计了小肠模型的制作和制作生态瓶两个活动;校内调查是让学生调查同时期其他同学的体重状况;对于生物博物馆,则是让学生充当博物馆志愿者,不再被动的参观博物馆;研学旅行则以国家湿地公园游学为主题,让学生了解湿地文化。方案的设计旨在为汉中地区初级中学开展生物第二课堂提供设计思路,同时也可以为第二课堂提供可使用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