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形式聚焦教学是由Long1991年提出的,Long最初解释该教学方式有两个基本特点:1.对形式的注意出现在以意义和交际为中心的课堂上;2.对形式的注意是为补救交际失败偶然产生的。其他研究者(Doughty & Williams 1998;Ellis2001)认为“偶然的注意”不便于课堂实施形式聚焦教学。因此,研究者们扩展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定义,他们认为形式聚焦可以是前摄的,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一些手段使学习者在语意表达为主的课堂上注意目标语形式。形式聚焦教学不同于传统以单纯记忆语言结构为主的教学方法,又不同于注重意义忽略语言形式的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途径,它是把语意和形式结合起来开展教学。国外关于形式聚焦教学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有很多,但大多数研究是在二语环境下进行的。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一些研究生论文上,但他们的受试是大学生或中学生。本论文采用不同的受试(六年级学生),以英语过去式为研究对象,旨在检验在外语环境下,形式聚焦教学对中国儿童学习英语过去式的即时效应。本研究设计了前测,教学和后测三个阶段。前后测之间的教学环节共5次,受试是80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40名。前后测用到的测试工具有语法判读测试,书面和口头表达性输出。因为受试在五年级、六年级上学期都学习过含有英语过去式的课程,所以首先进行前测。前测结果表明两组受试在使用英语过去式能力水平上没有显著差异,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教学阶段,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形式聚焦教学,即每周实施20分钟的dictogloss活动,并要求学生对关于目标语形式类似的话题进行书面输出,教师针对学生输出中涉及目标语形式的错误进行修正反馈。通过实施dictoloss活动和修正反馈,使学习者能够在输出中注意到目标语形式,并实现最终吸收的目的。控制组的学生接受以意义为中心的教学,即不对控制组的学生实施dictgloss活动,只要求他们进行同样的书面输出,并不进行修正反馈。5周之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进行后测。通过对后测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就学习规则动词的英语过去式而言,实验组在书面和口语输出中的精确度明显高于控制组;但就学习不规则动词的英语过去式而言,实验组和控制组在书面和口语输出中的精确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本研究得出的结论是:(1)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形式聚焦教学在学习规则动词的英语过去式方面比以意义为中心教学有效;(2)形式聚焦教学在学习不规则动词的英语过去式方面不比以意义为中心教学占优势。这一结论的得出对形式聚焦教学在中国外语环境下的实施有一定启示作用。最后,本论文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并对以后相关研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