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患儿于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由此为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的ALL患儿的早期定性诊断提供依据,从而更好地协助临床医生观察病情、选择治疗时机及策略。方法(1)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儿科收治的108名ALL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纳入的ALL患儿均使用中国儿童肿瘤协作组(CCCG)-ALL-2015方案进行化疗。所有患儿共发生115例次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事件,且在肺部感染过程中予行肺部CT检查确诊。收集所纳入患儿的一般临床资料及肺部CT检查结果,探究该类患儿化疗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探究其所感染病原体的特点、肺部CT的影像学表现,以及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内在联系。(2)肺部CT采用GE公司的Lightspeed的16层螺旋CT扫描仪对患儿的肺尖至肺底进行扫描,扫描的层厚为5mm,层间隔为0.1mm。借助影像学中心PACS系统的肺窗和软组织窗对选取的CT影像学结果进行测量。(3)结果采用SPSS22.0的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的ALL患儿中,77.4%的感染发生于诱导缓解期。其中,大多数肺部感染发生于化疗后的第31-60天,行肺部CT检查的中位时间为开始化疗后的第44天。在115例次儿童ALL合并肺部感染的事件中,粒细胞缺乏者所占比例最高,为66.96%。(2)在41例次怀疑或明确病原学感染的ALL合并肺部感染患儿中,以真菌感染(41.46%)与细菌感染(36.59%)为主。在合并细菌感染的这些患儿中,G+菌(21.95%)的感染发生率较G-菌(14.63%)的高。(3)ALL化疗后合并肺部感染的患儿中,肺部感染的CT影像学表现主要为不伴有实变影的磨玻璃影(57.4%)、磨玻璃影与实变影同时出现(33.9%),以及网格或索条影(33.0%)。细菌与真菌性肺部感染所导致的肺部影像学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ALL患儿以诱导缓解期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最高,如患儿合并粒细胞缺乏,可进一步增加其肺部感染的风险。对于治疗过程中合并感染的ALL患儿,其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细菌和(或)真菌,细菌中以G+菌发生率更高。此外,对于细菌或真菌所致的肺部感染,肺部CT的检查方式仍难以明确该类ALL患儿感染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