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拟除虫菊酯对棉铃虫亚致死效应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xama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杀虫剂和天敌生物的应用一直是害虫防治的两种主要措施,而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之间往往存在着难以调和的矛盾。为适应生产上的需要,协调运用化学防治与生物防治技术,本研究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层次上在室内测定了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4 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棉铃虫的亚致死影响。4 种药剂对棉铃虫3 龄幼虫的胃毒毒力大小依次为溴氰菊酯>甲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其LC50 分别为9.89、30.30、561.63 和6956.26mg/L。四种药剂亚致死剂量处理棉铃虫3 龄幼虫24h 后,各处理组试虫的取食量均低于对照,至处理后48h,LC50剂量的处理组试虫显示出较明显的非选择性拒食反应,与对照差异显著。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甲氰菊酯和溴氰菊酯4 种杀虫剂在亚致死剂量(LC1和LC50)下对棉铃虫的生长发育及幼虫体重都有抑制作用,以高效氯氰菊酯的影响最大。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处理后,幼虫的历期延长,幼虫的化蛹也受到影响,出现畸蛹。所有处理对棉铃虫幼虫-蛹、蛹-成虫的存活率都有影响。各处理每雌累积产卵量均明显降低。生理指标显示:LC50剂量的各药剂处理棉铃虫幼虫后,对棉铃虫体内的谷胱甘肽-S 转移酶活性及羧酸酯酶比活力有一定的诱导作用,对Na+-K+-ATP 酶则有抑制作用,但不同药剂影响的质和量不同。
其他文献
在国内首次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Beij.)、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nus,Turp,Kitz)、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Turp,Breb)、羊角月牙藻(Selenastrum capricornutum,)四种单细胞绿藻为模式生物,参照OECD藻类生长抑制法,对30种商品化杀菌剂和杀虫剂进行了生物筛选试验,得
2001-2003年通过对黄淮大豆产区大豆胞囊线虫小种分布调查,鉴定土样28份,结合文献报道,绘制出黄淮地区大豆胞囊线虫小种分布图,初步明确1号、4号小种是该地区的优势小种,另外还有2
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语言Visual Basic编程,利用Access数据库管理数据,运用SQL对数据库、知识库进行查询、操作,SPSS作为统计工具,结合多媒体技术和专家系统技术,将河南省植保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