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荧光信号的光致变色分子有着高的灵敏度、分辨率、对比度、快的响应速率、光响应性以及优异的抗疲劳性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其在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传统荧光团的聚集诱导荧光猝灭(ACQ)现象会大大限制此类染料在诸多领域中的实际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将聚集诱导发光(AIE)的荧光团四苯基乙烯(TPE)引入到二噻吩乙烯类化合物体系中,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具有AIE性质的二噻吩乙烯(BTE)衍生物,研究其光致变色性能、聚集诱导发光性能、荧光调控能力并探索其在光信息存储方面的应用。具体的研究工作如下:第二章,利用巴比妥酸单元方便快捷地将二噻吩乙烯与TPE桥联起来。通过控制巴比妥酸单元和四苯基乙烯单元的数量,研究其对染料的光致变色能力和聚集诱导发光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TPE单元的数量对分子AIE和光致变色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巴比妥酸单元的引入能够提高化合物的光稳定性,且对AIE性质有着微妙的影响。第三章,将TPE直接与二噻吩乙烯偶联后,修饰以推拉电子能力不同的芳环取代基,构建性能优异的具有AIE性质的光致变色染料并研究取代基对染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五种化合物均表现出典型的AIE现象。虽然取代基对化合物荧光的最大发射波长没有明显影响,但是对光致变色性能有着显著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适当提高取代基的吸电子能力能够显著提高化合物的关环量子产率。此外,在紫外光和可见光的交替作用下,五种化合物的荧光均能够被高对比度地可逆开关。第四章,利用具有AIE性质的柱[5]芳烃主体分子与基于二噻吩乙烯的客体分子形成的准[3]轮烷,成功构筑了一种新型荧光光开关。该光开关表现出良好的荧光调控能力,这为进一步设计荧光光开关提高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第五章,设计并合成了三种波长可调的聚集诱导发光的化合物。利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和扫描电镜研究了其聚集诱导发光性质。其中TPA-TPE能通过可见、荧光双通道对氯气响应,是一种潜在的氯气监测材料。第六章,设计并合成三种具有不同共轭长度的喹喔啉π桥的D-π-A型纯有机敏化染料,研究π桥的共轭结构对光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虽然增大π桥的共轭结构能够拓宽染料的捕光范围,但是摩尔消光系数却降低,染料总体的捕光能力是下降的。最终,以最简单的苯并吡嗪结构为π桥的TQ01取得了最高的8.20%的光电转化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