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小白菜和水稻为实验材料,采用稻菜轮作盆栽模拟实验,研究不同影响因素(水分管理方式、土壤pH值、施肥模式)对热区农田土壤中Cd形态的迁移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探究了这三种因素不同处理下土壤全Cd含量、不同形态Cd含量、作物中Cd的吸收量、作物的生长指标、营养品质指标和土壤酶活性随外源Cd添加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盆栽实验表明,随外源Cd浓度的增加,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土壤pH、施肥模式处理下第一季小白菜和第二季水稻土壤中Cd全量均呈显著升高。其中,淹水、pH6.5、有机肥处理小白菜土壤全Cd含量最高。淹水处理下小白菜和水稻土壤中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的含量最高,小白菜对Cd的富集能力最弱;pH6.5处理下小白菜和水稻土壤中碳酸盐结合态与有机结合态Cd含量最高,小白菜对Cd的富集和转运能力最弱;施用有机肥处理下小白菜和水稻土壤中可交换态Cd的含量最低,小白菜富集Cd的能力最弱。(2)三种影响因素下第一季小白菜茎叶Cd吸收量与全Cd含量及五种不同形态含量的相关性均极显著。不同水分管理方式处理下小白菜茎叶Cd吸收量与可交换态Cd相关性最好;不同土壤pH值处理下小白菜茎叶Cd吸收量与碳酸盐结合态Cd相关性最好;不同施肥模式处理下小白菜茎叶Cd吸收量与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Cd相关性最好。(3)三种影响因素下第一季小白菜的株高和叶片数随外源Cd浓度的升高均显著下降,对小白菜最大叶宽的影响不明显,其中控水、土壤pH6.5、施用有机+无机肥处理的小白菜株高和叶片数最大。小白菜的产量均低于CK,随着外源Cd浓度的增加而下降,淹水、pH4.5、施用有机肥处理产量的下降幅度最大。重金属Cd和三种因素对第二季水稻的株高、分蘖数及产量的影响不显著,较CK略有下降。(4)随着外源Cd浓度的升高,水分管理方式、土壤pH、施肥模式三种影响因素下第一季小白菜维生素C(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呈显著下降趋势,第二季水稻的粗蛋白、直链淀粉含量均不显著变化。同一 Cd浓度水平下,在控水、pH6.5、施用有机+无机肥处理下小白菜Vc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5)三种因素下小白菜和水稻土壤蔗糖酶活性随外源Cd浓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其峰值浓度受种植作物类型、土壤中Cd浓度影响;小白菜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持续下降,而水稻土壤中外源Cd浓度有所降低,对这两种土壤酶的抑制作用减小,在低浓度时促进酶活,高浓度时抑制酶活。淹水、pH4.5、无机肥处理下小白菜和水稻的三种土壤酶活性均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