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活垃圾处理方式一般包括卫生填埋、焚烧、堆肥及综合利用等,在城市垃圾填埋过程中,由于压实和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垃圾中所含的污染物将随水分溶出,并与降雨一起形成垃圾渗滤液。由于我国垃圾在成份上比先进国家要复杂得多,造成我国垃圾渗滤液成份更复杂,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城市垃圾渗滤液有如下特点:受中国人饮食习惯的影响,生活垃圾中存在大量厨余液,其水份中有机物和氨氮浓度很高;大量工业垃圾进入生活垃圾处理场,导致渗滤液无机和有机成份更为复杂,毒性大,水质成份和浓度随填埋时间不断变化,成为处理难度更大和污染程度更大的高浓度有害废水。而少量的垃圾渗滤液就可使地下水、地表水及垃圾填埋场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致使地表水水质恶化,地下水丧失使用价值,直接威胁饮用水和工农业用水水源和人体健康。因此,垃圾渗滤液是否处理达标排放是衡量一个填埋场是否为卫生填埋场的重要指标之一鉴于垃圾渗滤液的危害性较大,生活垃圾渗滤液一般都要求处理后达到较高的排放标准。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的工艺繁多,国内外应用的渗滤液处理技术主要有:生物处理技术、物化处理技术、膜处理技术、土地处理技术、蒸发处理技术及上述技术的各种组合形式等。从目前的处理技术来看,能够使处理出水稳定达到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l6889-1997)一级排放标准和广东省《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和二级排放标准的相对成熟处理工艺主要有厌氧(UASB)+好氧(SBR或MBR)+膜(NF或RO)技术以及蒸发或燃烧技术。如何对先进的工艺进行研究和应用,达到节约、高效、稳定的处理效果,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渗滤液处理的要求,不仅是相关政府管理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环保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次论文撰写通过对垃圾渗滤液水质特点及成分变化的特性分析,对各种已得到实际应用的处理工艺进行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对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各种新技术、新工艺进行分析论证,对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与应用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