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穴位注射对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心气虚证的效应及不同药物和给药剂量对该效应的影响。方法1.CHF心气虚证大鼠模型的复制与评价。选用SPF级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采用“控食+强迫负重游泳+大剂量灌服普萘洛尔”法建立CHF心气虚证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症状和体征,并检测大鼠血浆心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和环磷酸腺苷(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cAMP)浓度、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心肌组织病理、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心脏血流动力学等相关指标来检验和评价该造模方法的可行性。其中检测ANP和cAMP浓度采用ELISA法;检测SOD活性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心肌组织病理采用HE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生物信息采集处理系统。2.不同药物穴位注射对CHF心气虚证模型大鼠的效应对比研究。采用“控食+强迫负重游泳+大剂量灌服普萘洛尔”法建立CHF心气虚证大鼠模型。根据随机分组法设立6个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4个不同药物穴注组(参芪组、丹参组、肌苷组、蒸馏水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料饲养,自由饮水;模型对照组造模后恢复常规饲料饲养及自由饮水;各治疗组分别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丹参注射液、肌苷注射液和蒸馏水。连续治疗10天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并检测各相关指标,以了解穴位注射对CHF心气虚证的效应及不同药物对该效应的影响。3.不同给药剂量的穴位注射对CHF心气虚证模型大鼠的效应对比研究。采用“控食+强迫负重游泳+大剂量灌服普萘洛尔”法建立CHF心气虚证大鼠模型。根据随机分组法设立7个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5个不同给药剂量穴注组(0.05ml组,0.10rnl组,0.15ml组,0.20ml组,0.25ml组)。正常对照组常规饲料饲养,自由饮水;模型对照组造模后恢复常规饲料饲养及自由饮水;各治疗组分别给予足三里穴位注射以上不同剂量的参芪扶正注射液,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并检测各相关指标,以了解穴位注射对CHF心气虚证的效应与给药剂量间的量效关系。结果1.CHF心气虚证大鼠模型的复制与评价:①造模过程中,模型组大鼠出现心气虚证表现且其证候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逐渐加重,至造模结束,所有大鼠均出现中度或重度心气虚证;②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浆ANP浓度升高、cAMP浓度降低、SOD活力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01);③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出现心肌细胞明显水肿、部分断裂,心肌纤维排列紊乱,纹理模糊,肌间隙增宽,有炎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④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出现肌丝排列紊乱、断裂、溶解,线粒体嵴模糊、部分溶解、空泡化等受损表现;⑤和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LVSP(左心室收缩末期压)、HR(心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和.-dp/dtmax (左心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均降低,LVED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T-SP(收缩期对应时间)、T-DP(舒张期对应时间)和T-dp/dtmax (左室开始收缩到射血时间)均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或p<0.001)。2.不同药物穴位注射对CHF心气虚证模型大鼠的效应对比研究:①模型对照组大鼠在证候评分、ANP、cAMP、SOD、心脏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较正常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且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明显受损。模型对照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心功能障碍及心气虚证。②各治疗组较模型对照组心气虚证明显减轻(p<0.05或p<0.01),在ANP、cAMP、SOD、心脏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治疗组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受损程度均减轻,其中参芪组最接近正常;③各药物组的效应均优于蒸馏水组;④参芪组在心气虚证候评分、ANP、cAMP、+dp/dtmax、-dp/dtmax、T-SP及T-DP等方面的改善优于丹参组和肌苷组(p<0.05);⑤丹参组和肌苷组无差异。3.不同给药剂量的穴位注射对CHF心气虚证模型大鼠的效应对比研究:①模型对照组大鼠在证候评分、ANP、cAMP、SOD、心脏血流动力学等方面较正常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或p<0.001),且心肌组织明显受损。模型对照组大鼠表现出明显的心功能障碍及心气虚证。②和模型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心气虚证均明显减轻(p<0.05或p<0.01);各治疗组在ANP、cAMP、SOD、心脏血流动力学等方面均有改善(p<0.05或p<0.01);各治疗组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均减轻。在(0.05-0.20m1)剂量范围内,穴注给药剂量与其治疗效应成正相关。结论1.“控食+强迫负重游泳+大剂量灌服普萘洛尔”是构建CHF心气虚证大鼠模型的的可行方法。2.穴位注射可改善CHF心气虚证大鼠的心功能。表现在穴注能改善心脏血流动力学,修复受损的心肌组织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降低血浆ANP浓度,增加血浆cAMP浓度和SOD活力,使大鼠心气虚证候减轻。3.辨证施药的穴位注射疗效更佳。穴位注射治疗CHF心气虚证时,药物穴位注射的效应明显优于蒸馏水穴位注射;以补气为主的参芪扶正注射液明显优于活血为主的丹参注射液和改善能量代谢的肌苷注射液。4.穴位注射对CHF心气虚证的效应与给药剂量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恰当的给药剂量有助于增强穴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