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骨髓受累是恶性淋巴瘤的常见表现,因此准确检测有无骨髓受累对确定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具有重要意义。流式细胞仪CD45/SSC设门方法为检测白血病微小残存病灶的有效方法,其敏感度约为1:102~4。但尚未见到检测恶性淋巴瘤骨髓受累的报道。本研究课题旨在探讨流式细胞仪CD45/SSC设门方法检测淋巴瘤骨髓受累的可行性、对临床分期的影响及相关的临床特征。 目的:(1)试图建立检测淋巴瘤患者是否有骨髓受累的客观性强、灵敏度高的新方法。探讨对临床分期的影响,以及相关临床特征。 方法:采用配对计数资料的实验设计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CD45/SSC设门方法对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骨髓标本进行检测,同时以骨髓涂片细胞学检查和骨髓活检作对照。观察流式细胞仪方法是否优于涂片细胞学方法,并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血LDH值、结外累犯情况、B症状的有无、PS状态等临床资料。 结果:(1)对34例恶性淋巴瘤患者的骨髓同时应用流式细胞仪法和涂片细胞学方法进行检测,结果流式细胞仪法阳性率67.65%(23/34),95%可信区间(51.92%,83.37%),涂片细胞学法阳性率11.76%(4/34),95%可信区间(0.94%,22.58%)。经配对计数资料的x2检验,x2=17.05,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2)流式细胞仪法 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3例阳性患者中,非霍奇金淋巴瘤19例,霍奇金淋巴瘤4例。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标志出现频率最高的为:CD19,cD20;T细胞来源免疫荧光单克隆抗体标志出现频率最高的为:CD7。而在霍奇金淋巴瘤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为:CDg。(3)临床分期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法检测前I期3例,H期16例,Hl期4例,IV期11例;检测后I期2例,11期7例,111期l例,IV期24例。经xZ趋势性检验,P=0.00697,P<0.05,有统计学差异。(4)收集34例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血LDH值、PS状态、结外器官累犯情况、B症状的有无、红细胞压积、肝脾肿大等临床特征,结果未发现与骨髓受累有关(P>0.05)。结论:(l)流式细胞仪CD45/SSC设门方法是检测恶性淋巴瘤骨髓受累的有效方法;本研究淋巴瘤骨髓受累检测率较高(23/34)为67.65%。(2)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免疫表型特征:B细胞来源:CD19、CD20;T细胞来源:CD7。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受累免疫表型特征:CDg。(3)流式细胞术提高了骨髓受累检出率,改变了临床分期,对临床分期有明确的指导作用。(4)本研究方法简单、易行,当日出结果,且客观性强、灵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