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纳米银制备及其对Lux基因重组发光菌抑菌作用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ps8810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天然抗菌剂壳聚糖及具有良好稳定性的可溶性淀粉作为保护剂,以硝酸银为银前躯体,硼氢化钠为还原剂,根据液相还原法制备出复合纳米银粒子,并对其进行优化表征分析。探究复合纳米银对lux基因标记的重组发光菌E.coli DPD2794、E.coli T V1061、E.coli DH5α-P.luxCDABE及E.coli Top10-P.luxCDABE的生长及发光的抑制作用,评价分析复合纳米银的抗菌性能及机理。试验得出结果如下:(1)以壳聚糖为保护剂,在制备条件为:乙酸浓度0.2%(v/v);壳聚糖浓度0.5%(v/v);硝酸银浓度0.05 mol/L;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40℃下制得最大紫外吸收峰在409nm处、粒径范围为50-60 nm且分散均匀的球形或椭球形壳聚糖-纳米银粒子;FTIR分析证实壳聚糖-纳米银复合液中纳米银粒子的存在,壳聚糖能通过螯合作用保护纳米银粒子的团聚变大;XRD表明壳聚糖-纳米银粒子的银晶体为典型的面心立方结构晶型。(2)以可溶性淀粉为保护,在淀粉浓度1%(v/v);硝酸银浓度0.05 mol/L;反应时间1 h;反应温度60℃的条件下,制备出最大紫外吸收峰在410 nm处、粒径为20 nm-30nm,且分布均匀的核壳球形淀粉-纳米银粒子;FTIR分析表明淀粉在纳米银表面形成保护层,可阻止已形成纳米银粒子发生团聚;XRD表明淀粉-纳米银粒子是立方结构晶系的单质银,基本无氧化银等物质的杂峰,纯度较高。(3)复合纳米银对四株菌抑制性大小顺序为E.coli DPD2794、E.coli TV1061、E.c oli DH5α和E.coli Top10。其中壳聚糖-纳米银对四株菌的MIC分别为60μg/mL、65μg/m L、80μg/m L及90μg/m L。淀粉-纳米银对四株菌的MIC分别为160μg/m L、175μg/m L、200μg/mL及215μg/mL;壳聚糖与纳米银复合后抗菌性能协同增大,故其抑菌优于淀粉-纳米银。(4)对于诱导型重组发光菌E.coli DPD2794,高浓度复合纳米银能抑制菌体发光,当复合纳米银添加量≤1/16 MIC时,其对重组菌的发光有促进作用。根据发光机制纳米银能对E.coli DPD2794菌体细胞造成DNA损伤。对于诱导型重组发光菌E.coli TV1061,高浓度复合纳米银(≥1/2 MIC)抑制菌体发光;低浓度对其发光无促进作用,但会延迟菌体达到最大发光强度的培养时间。对于组成型重组菌E.coli DH5α及E.coli Top10,复合纳米银对其生长和发光的抑制具有一致性,可通过发光性能反映纳米银的毒性大小。经复合纳米银处理后的重组菌菌体均出现细胞的变形、破损,细胞膜破裂,部分胞内物质溶出现象。表明两种复合纳米银对四株重组发光菌有良好抑菌效果。
其他文献
针对某浮铜尾矿含硫高,回收后硫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偏低这一情况,进行了工艺流程优化试验研究。采用一粗一扫一精流程,最终使硫精矿中硫品位提高到47.87%,硫回收率达到88.56%,
所谓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以达到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目的。它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
"完成项目投资额"是政府部门对政府项目进行监控的重要参考指标.但单一使用该指标过于笼统,不能反映项目实施的真实、全面情况,有不少弊端.工程项目建立科学的监控指标和报告
基于圆坯轴对称性和坯壳应力遗传特性,建立二维纵向切片热力耦合模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结晶器内铸坯传热及应力进行分析。根据结晶器内坯壳的收缩以及气隙的分布,依据最小
我国正处在向现代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原有的社会结构和利益关系发生着快速的变化,制约和影响民族关系和谐发展的因素也随之增多。社会公平不仅成为现今重要的社会价值准则,也是民
<正>近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与德国联邦食品与农业部部长戈洛克内尔共同签署了《关于青年农业实用人才交流项目的联合意向声明》。据此,2019—2021年双方将每年互派15至20
期刊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分步实现了农村富余动力的转移,农民有序融入城市社会。在推动农民融入城市的过程中,政府通过教育手段的介入是其成功的重要保障,这其中也包括科技教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