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面神经挤压缺血损伤对面神经修复过程中巨噬细胞募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外伤性面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对象为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面神经挤压+营养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面神经挤压缺血损伤对面神经修复过程中巨噬细胞募集的影响,为临床治疗外伤性面瘫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对象为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面神经挤压+营养血管离断+神经外膜剥离)20只,单纯挤压组(仅面神经挤压)20只,对照组20只。缺血组给予左侧面神经挤压并且切断面神经表面营养血管,同时在手术显微镜下剥离神经外膜(造成完全缺血);单纯挤压组仅给予左侧面神经挤压,保留表面营养血管;对照组为假手术组。于术后3d、7d、14d检测大鼠行为学及电生理变化;每组大鼠分别处死5只,取材切片做组织学观察;使用巨噬细胞特异性抗体CD68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一步分析巨噬细胞募集情况。结果 1.行为学观察:术后3d缺血组及单纯挤压组均出现面瘫表现;术后7d时缺血组及单纯挤压组部分大鼠面瘫情况较术后3d加重,部分大鼠已出现面瘫恢复迹象;术后14d缺血组及单纯加压组大鼠面瘫表现较7d时均有恢复,但缺血组大鼠恢复速度明显缓慢。2.电生理检测:随时间延长,缺血组及单纯挤压组大鼠口轮匝肌复合动作电位最大波幅和潜伏期逐渐向对照组水平靠近,但均未恢复至正常水平。缺血组恢复幅度较单纯挤压组小。3.组织学观察:缺血组大鼠术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巨噬细胞逐渐增多,7d时达到高峰;单纯挤压组同缺血组情况类似但巨噬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缺血组;对照组无明显阳性表达。结论面神经局部营养血管的挤压缺血损伤可阻碍神经修复过程中巨噬细胞的募集,最终阻碍神经修复过程。
其他文献
第一部分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的一种新型单纯前路复位内固定手术:技术报道和病例报道目的:报道一种治疗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特别是伴有严重椎体骨折、小关节突骨折或是陈旧性脱位的新型单纯前路手术复位与内固定技术。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01月至2017年12月收到本组并应用此新型单纯前路技术治疗的下颈椎小关节脱位病例共63例。其中男性55例,女性8例;年龄21-73岁(平48.8±12.2岁);脱位节
奕绘是清代嘉道时期重要的宗室文人,也是清代满族文坛上重要的诗人、词人,他曾历任散秩大臣、镶红旗总族长、东陵守护大臣、内大臣、正白旗汉军都统,今存诗歌和词作共一千五百零四首,其中,《观古斋妙莲集》、《写春精舍词》及《明善堂文集》收录其诗词一千四百九十九首,《白山词介》补录其词作两首,《石渠宝笈》补录其诗歌一首,《骨董琐记》补录其诗歌一首,《晚晴簃诗汇》补录其诗歌一首。本文将着重探讨奕绘的生平交游情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究经紫外线照射的肿瘤细胞衍生的微颗粒,即紫外线诱导的肿瘤细胞微颗粒(UV-TMPs)是否能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顺铂是否会诱导肿瘤细胞产生自噬;UV-TMPs是否通过抑制自噬增强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对顺铂的敏感性。【方法】大量培养A549细胞后将其放到紫外线下照射(UVB,300J m-2),然后收集上清提取UV-TMPs。用NTA技术(纳米颗粒跟踪分析技术)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随着时代的进步当前的位置服务早已无法满足人们当前的需求。其中室内场景定位获得了定位方面广泛的关注,尤其高精度的室内定位技术在火灾救援、地震搜救、医疗导航方面等等领域都展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成为了主流研究方向。在室内定位定位技术中基于WIFI的定位方法因为能够最大化的利用当前的社会设施、获得高性价比的定位效果,同时大大减小位置指纹的难度而得到了业界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了
带无噪反馈的窃听信道是现代通信系统物理层安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模型,Ahlswede和Cai首先提出了该模型,并证得如果合法接收者将其信道输出通过一个无噪反馈信道传输给发送端,
目的:通过对同时性多灶肺腺癌患者中驱动基因EGFR基因突变和EML4-ALK基因融合的充分检测,探讨EGFR/ALK基因突变状态在多灶肺腺癌中的异质性,为多灶肺腺癌的精准治疗提供有力证据。方法:收集总共1059名接受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筛选病理学确诊为肺腺癌且病灶数至少为2个的患者入组,分别借助ARMS-PCR技术和IHC/FISH检测平台检测每一个病灶EGFR基因突变和ALK基因融合状态。单灶
能源是推送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而由于能源危机以及生物质资源自身的能源特性,使得其成为现今化石能源替代能源的重要研究对象。生物质气化技术是一种将低品位生物质资源快速气化为高品位合成气的技术。在工业化应用中需要研究其气化特性。本文通过理论试验分析验证生物质气化可行性,再通过小型单管试验台架获取气化特性参数较优范围,最终搭建气化示范装置,并研究生物质工业化应用中的气化特性。在生物质气流床气化单管试验台架
目的:构建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膜片与支架材料多孔磷酸三钙(β-TCP)/Ⅰ型胶原(COL-Ⅰ)的复合物,探究其体内外成骨效应。方法:取2周龄SD大鼠股骨和胫骨的BMSCs,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并扩增至第三代,成骨诱导7-9天后可通过机械方式收获细胞膜片,将膜片包裹在支架外形成复合物,通过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骨钙素(OCN)、骨桥素(OPN)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分析比较BMS
微波频率梳(MFC)能够提供多频微波信号,并且具有强大的穿透力、精确的谱线间距和较宽的频带范围等优点,因此在宽带无线通信、雷达制导和遥感探测等领域应用广泛。如何产生带宽宽、平坦度好、功率高的高性能微波频率梳,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微波频率梳的产生方案主要有电学和光学两种方式,其中基于光学方式产生微波频率梳技术可以克服电子瓶颈问题,具有电学方式产生微波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能获得高频微波频率梳,
背景上皮粘膜屏障受损导致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发病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在慢性鼻-鼻窦炎(CRS)中黏附连接蛋白p120功能和调控仍没有得到完全揭示。p120在维持上皮屏障的完整性可能产生重要的影响。目的探索p120在CRS中的表达和功能。方法收集住院的鼻中隔偏曲或鼻出血患者作为本实验的对照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作为本实验的实验组。鼻部组织及上皮中p120和E-cadherin的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