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除草剂先导化合物及作用靶标的发现是发展新型化学除草剂的关键。建立快速简便的靶标定位方法将有助于推动除草剂作用新靶标的发现。研究表明,a位烷基取代的吲哚乙酸是一类有效的生长素抑制剂,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类新型的生长素型除草剂。采用荧光分子探针研究它们的作用靶标和作用模式对生长素型除草剂的创制具有指导性意义。本文设计并合成了 BODIPY(4,4-Difouor4-bora-3a,4a-diaza-s-Indacene)和 BBN(BF2rigidified benz[c,d]indoleN-heteroarene)两个系列的荧光化合物,用于构建荧光探针分子并进行相关研究。本文研究结果将有助于建立快速有效的靶标发现方法。本文具体工作内容包括以下四部分:1.简单概述了基于活性的分子探针及其研究进展,重点论述了 BODIPY和其它荧光染料的特点及研究进展。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本论文研究的课题设计。2.设计并合成了两个系列末端带羧基的荧光化合物。以吡咯衍生物和苯甲醛衍生物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末端带羧基的BODIPY衍生物;以1,8-萘内酰胺和6-氯吡啶-2-胺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末端带羧基的BBN衍生物。通过1HNMR、13C NMR、FTIR、MS对目标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这两个系列化合物的光物理性质。其中,BODIPY衍生物3b和9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均大于0.7)和较长的荧光发射波长(均大于500 nm);BBN衍生物19a具有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0.89)和较大的斯托克斯位移(1938cm-1)。3.设计并合成了两个荧光分子探针,它们包括三个功能部分:活性基团、连接部位以及报告基团。以化合物3b和a-(6-氨基己基)-吲哚-3-乙酸甲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合成得到荧光分子探针23;以化合物9和ot-(6-氨基己基)-N-甲氧羰基-吲哚-3-乙酸甲酯为原料,通过酰胺化反应和水解反应,合成得到荧光分子探针26。通过1HNMR、13CNMR、FTIR、MS对目标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研究了两个荧光分子探针的光物理性质。结果表明,这两个荧光分子探针保持了其母体化合物优良的光谱性能。4.对荧光分子探针23和26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结果表明,两者对拟南芥侧根和根毛的生长均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将拟南芥幼苗与探针23共培养,并对其根部进行荧光显微成像。结果显示,探针23特异性地分布在拟南芥的根尖表皮细胞和皮层细胞中。说明本文所研究的活性分子a-(6-氨基己基)-吲哚-3-乙酸盐酸盐可能与TIR1蛋白和PIN2蛋白两者中的一个发生了特异性结合,也可能与两者同时发生了特异性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