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等职业教育3+2模式是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模式,又称“初中起点大学专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分段学习为核心,中职学生经过3年的学习后,由联合办校的高等职业院校进行结业考试,成绩合格者,升入高职学习,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监制、国家承认的普通高等学校统招的大学专科文凭。笔者之所以选择以内蒙古为切入点,以高职教育3+2模式作为研究内容,是因为在国家提倡发展职业教育的大环境下,内蒙古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教育3+2模式发展空间巨大,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对学生专业技能和技术性人才的培养具有先进性借鉴意义。目前,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3+2模式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职业教育3+2模式计划招生18797人,其中,区内36所院校招生计划数18110人,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等多所院校多个专业招收了3+2模式学生,从院校的分布上也是基本涵盖了内蒙古东、中、西部地区。而在3+2模式学生招生工作中,实行“院校负责、招办监督”的体制,不断推进“阳光招生”的制度化和规范化。2013年,内蒙古出台了新的五年制高职(3+2)招生录取实施意见,对蒙古语授课五年制高职(3+2)的考生兼报汉语授课五年制高职(3+2)做出了具体规定,进一步拓展了民族考生参加高等职业教育3+2模式学习的渠道。本文以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3+2模式探析为主题,运用案例分析、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等主要方法,对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3+2模式进行了研究,通过调查发现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3+2模式中存在六个方面的问题:教育部门行政统筹力度较弱、中高职3+2教育模式衔接不紧密、管理问题较为突出、师资队伍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困难、未建立有效的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对策:一是教育主管部门有效加强全面引导,整体规划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3+2模式发展;二是建立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长效机制;三是因地制宜地提升高等职业教育3+2模式的管理效果;四是有效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五是突破校企合作、学工结合的瓶颈;六是全面建立技术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通过以上分析,以求为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3+2模式出现的瓶颈寻求解决方法,为少数民族地区3+2模式教育探求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