挤兑、遮蔽与敞开——论浩然笔下的乡村二重生活场景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245713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浩然是中国当代文坛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其文学创作基本是与中国政治方针倾向紧密相连,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是其文学创作的巅峰期。浩然的代表作基本上都是围绕乡村生活而展开,他基于农民出身,凭借真实而丰富的生活经验将农村生活描写得栩栩如生,塑造了诸多充满乡土气息的人物形象。但由于出于对党的感恩式热情,在其创作中也明显带有政治方针的演绎。这样,他的作品在一些评论家看来似乎仅仅是对政策路线的图解。在浩然的创作中明显有两种不同的叙事体系。随着革命斗争形势的变化它们之间呈现出一种互动关系。   纵观浩然文学创作历程,其笔下的乡村生活在不同阶段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主要围绕着乡村日常生活与乡村阶级斗争生活两大叙事对象展开描写的,这两种叙事题材随着外在社会坏境的变化也相应地呈现出不同的互动关系,或挤兑、或遮蔽、或敞开。本文主要是从文本剖析层面解析乡村二重生活场景是如何互动的,而这种相互关系的阐发将有助于进一步达成对浩然及其作品的理解。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末以来,由于特殊的社会、历史原因,新诗由昔日的中心一步步走向了当下的边缘。时至今日,新诗边缘化已成既定的事实。本文在对新诗边缘化的考察以及对以往有关新诗边缘化
不满言语行为是学龄前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发生频率较高的一种为达到某种目的或期望的,易造成交际关系破裂的,带有面子威胁的言语行为。目前国内关于汉语不满言语行为的研究还不
数字缩略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构造新词的重要方式之一,是汉语词汇学中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但迄今为止,大家对它的关注程度和研究的深度均显不足。   本文以现代汉语数
学位
本论文主要采用文学伦理学的批评方法,结合历史的、社会的研究方法全面分析了王尔德作品中的道德内涵。尽管王尔德一贯坚持艺术与道德无关的唯美主义艺术观,但是我们在其作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