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黑人女性主义批评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分析莫里森的小说《宠儿》中黑人女性主体性的丧失、寻求和建构问题,探讨了三代黑人女性的人生悲剧及其寻觅自我的历程,揭示了种族与性别意识形态双重枷锁对黑人女性的社会与文化遏制。
该文在梳理了莫里森的黑人女性意识及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相关理论之后,集中探讨了小说中的几位女性,从主体性的丧失、追寻到最终重新建构的艰难历程。论文首先讨论了以塞丝为代表的黑人女性,在白人文化与父权体制的双重压迫下,丧失自我,成为“沉默的主体”的事实;然后,论文分析了以贝比·萨克斯、塞丝、宠儿和丹芙等人为代表的三代人,分别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颠覆主流意识形态的控制,追寻自我的行动:贝比·萨克斯通过林中布道,塞丝通过杀婴的极端做法,而宠儿和丹芙则采取反凝视的方式重塑自我;最后,论文探讨了黑人女性通过自主命名、民族记忆追溯、经济独立和融入社群等方式建构主体性的历程。
论文的结论是:对于小说中的黑人女性而言,从客体身份到主体身份的过渡会遇到许多障碍,然而,只要他们能够继承祖先文化,勇敢地面对过去,争取经济上的独立,融入到黑人社群中去,主体性的获得完全是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