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白蛋白与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行为及其分析应用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kjunj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参与生命体每一步反应和活动。蛋白质的定量测定是研究蛋白质的基础,因此建立快速、简便、灵敏、干扰小的测定蛋白质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分析法具有灵敏度高、仪器简单、方法灵活多样等特点,将电分析化学技术应用于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开拓了电分析化学的新的领域——生物电分析化学。 本文采用单扫描极谱法研究蛋白质的测定方法。在溶解氧存在下,建立了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检测方法,并对其机理进行了研究。蛋白质的同时测定文献报道较少,论文初步研究了血清白蛋白和血红蛋白的同时测定。 本硕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工作是: 1.基于溶解氧条件下血清白蛋白的平行催化波研究 在pH 6.6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基于溶解氧条件下,建立了血清白蛋白的测定方法。该波一阶导数波高与0.08~4mg/L范围内牛血清白蛋白(BSA)或人血清白蛋白(HAS)呈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0.05mg/L。运用该法测定了人血清样品中蛋白质含量,结果满意。 2.基于溶解氧条件下血红蛋白的一种新的平行催化波研究 在5 × 10-3mol/LNaOH溶液中,血红蛋白于-0.62V(vs.SCE) 处会产生一灵敏的还原波。该波二阶导数波高与血红蛋白在0.05~21mg/L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检测限为0.02mg/L。基于此还原波,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可靠的检测血红蛋白的新方法。将该方法分别用于血液和尿液样品的检测,结果可靠。机理研究表明,血红蛋白于-0.62V(vs. SCE) 处产生还原波是一种新的平行催化波,它是基于血红蛋白中的HbFe(III)离子被还原成HbFe(II),HbFe(II)又被溶解氧化学氧化为HbFe(III)这样一个循环过程。该波与平行催化氢波以及血红蛋白中的HbFe(III)离子被还成HbFe(II)的还原波存在在明显不同。 3.极谱法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 用单扫描极谱法在加入1.5%亚硫酸钠的0.08mol/L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同时测定了牛血红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结果表明,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牛血红蛋白和牛血清白蛋白的量在2:1到5:1之间的任意比例时,牛血红蛋白在6~24mg/L(r=0.995)和牛血清白蛋白在2~8mg/L(r=0.996)可以同时测定两种蛋白,检测限分别为0.3mg/L,0.1mg/L。在同样条件下,人血红蛋白的线性范围在6~33mg/L(r=0.995),相应的人血清白蛋白的线性范围为2~11mg/L(r=0.998),两种蛋白可以同时测定,检测限分别为0.3mg/L,0.2mg/L。
其他文献
含羧基的导电聚合物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羧基官能团能够增加导电聚合物的溶解性,并且能够利用其固定生物分子来制备电化学传感器。本文利用电化学方法成功制备了聚(9-乙
长棘海星(Acanthaster planci),属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星纲(Asteroidea)。长棘海星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珊瑚的最重要捕食者。长棘海星含有大量结构独特和显著生理活性
海洋生物及微生物由于特殊的海洋环境,有独特的代谢途径,能产生结构独特,骨架新颖的各式各样次级代谢产物。海洋活性物质开发是新型药物的重要来源。大约畅销药物的三分之一是天
芳香胺是合成药物、材料、精细化工品等的重要中间体,在医药,有机合成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此研究作为合成芳香胺一个重要手段的C—N偶联反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潜在
主要包含两部分内容。一部分是介绍含氟有机化合物的卤键和π—π堆积等弱相互作用,两种含氟亚胺异构体的分子间作用与性质的关系。另一部分是拓扑指数法在定量结构-性质中的
RE—Ni非晶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功能材料,具有优异的磁学、储氢、催化等性能,在诸多领域已有着重要的应用。随着纳米科学的发展,纳米材料因具有与体材料不同的性质而备受关注,其在提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因其结构特性在分子磁性、化学传感、分离、储能等领域显示出潜在的应用前景。离子液体(ILs)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溶剂在制备无机材料和无机-有机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