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河套灌区不同引水水平对地下水环境变化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liwenwu04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也是自然生态环境重要的制约因素。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解决水资源危机已成为世界范围的战略性问题之一。河套灌区的水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好河套灌区水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合理配置问题,提出维持灌区地下水环境良性循环的引黄水量阈值,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本研究以内蒙古河套灌区为研究背景,运用田间试验、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分析地下水位、地下水质的影响因素,探讨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前后万亩典型区、项目区两种尺度下地下水位和地下水质的变化规律,预测不同引水水平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地下水位主要受灌水量、降雨量和蒸发量的影响。在蒸发量变化较小时,地下水位受灌水量和降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但蒸发量变化较大时,地下水位的变化同时受三个因素交互影响。地下水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灌水水质、地下水埋深和外界污染物,其中地下水质与灌水水质的相关系数为0.73(呈中度相关性),与地下水埋深的相关系数为0.46(呈低度相关性)。典型区与项目区地下水位变化规律均有较强的两次上升两次下降趋势,因灌水量和灌水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地下水位在生育期内呈下降趋势,说明,作物消耗了部分地下水储存量。地下水位从上游至下游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节水改造后各年地下水位较节水改造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隆胜示范区改造后降低幅度在0.29~0.58m之间,六个项目区的降低幅度在0.02~0.55 m之间。节水改造后灌区地下水矿化度分布规律总的变化趋势是由上游到下游矿化度逐渐增大,项目区年内地下水质的上限从07年到09年逐渐升高,平均升高了3.78g/l,地下水质年内动态可划分为冻融期、作物生育期、作物收割期、秋浇期,冻期地下水矿化度相对增大而溶期地下水矿化度又相应减小,作物生育期地下水矿化度随灌水会有所波动,作物收割期蒸发强度大使地下水矿化度增大,秋浇期灌水起到淋洗冲淡作用而使矿化度降低。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局域尺度上方案一(40亿m~3/a)的地下水埋深均值已经接近适宜埋深的下限,方案二(36亿m~3/a)的地下水埋深均值在2.50m左右,且在生育期会低于此均值,两方案的地下水淡水区域都有所减少,但方案二减少明显,不到总面积的1/6。灌区尺度上方案一的地下水位变化平缓,方案二平均地下水位比现状降低1m左右,两方案的上游地下水矿化度都有所增高,方案二增高明显。由此可见,方案二将会使区域的地下水环境明显趋于恶化。因此,初步提出内蒙古河套灌区维持地下水环境良性循环的引黄水量阈值为40亿m3/a。由于田间试验数据系列较短,论文模拟预测结果还有待于在长系列试验和完善的边界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群众也在民主政治建设方面予以了更多的关注。电力企业伴随着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自身的改革,继而企业民主管理的方式也要随之改变。
文章通过对现代化进程中盛世危言的解读,强调要关注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城市与乡村的协调统一,使城乡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形成一个关注民生、大体均衡、和谐有序的利益格局。
滕州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余热发电系统是5 000t/d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配套建设的9MW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系统建设历时7个月,与2012年10月下旬实现并网发电,日平均发电量约22
习总书记的讲话回顾总结了我国民用航空工业的艰难创业历程,高度概括了民用航空工业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地位与作用,深刻揭示了民用航空工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
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增高,通过口腔正畸以改善牙齿咬合、调整面部骨骼即口腔正畸,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1]。口腔正畸治疗在各个年龄段均可以开展,青少年时期为口腔正
<正>本公司检验螺栓的力学性能时,采用了国标GB3098.1—82《紧固体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中附图规定的试件,我们过去一直用附图中的夹具本体做螺栓的拉伸试验,为装夹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软件业也进入了高速发展期,Java语言作为一种创新型的编程语言使得软件编程得到了极大的简化,现今Java语言已经掀起了一场软件革命.在Java语言的应用
"片段教学"是一扇探看教师综合素养的小窗,也是一种特别的对话。让片段教学出彩离不开教学实践的主阵地,更离不开"三重对话":与理论的对话——提升理念,与文本的对话——解读
<正> 我国东部滨海平原及其以东的浅海陆架,是第四纪冰川时期海岸线往复迁移的地带。要掌握海水的进退边界及反复过程,必须在沉积层序学和年代学的广泛研究基础上,依据古滨线
以室内培养实验为基础,使豆渣分别与石膏、污泥、硫酸铝等改良剂混合配施,对土壤pH值、碳酸根、碳酸氢根和总碱度变化进行了测定,从而探究以豆渣为主的混合改良剂对土壤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