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的21世纪的到来,素质教育问题已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改革中,素质教育备受青睐。我国自80年代中期开始提出素质教育,经过10多年理论与实践探索,目前已引起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广泛的重视。关于“素质教育”这个概念的科学性及其内涵的科学界定,目前学术界仍在作积极的探讨。但是,它作为我国教育改革,尤其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思路已基本上被确立。素质教育正是要通过科学的教育途径,在人的天赋条件的基础上,融进社会的新质,使人的自然素质得到改造,提高人的各种素质水平,使其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实现社会需要和个人价值的统一。 素质教育理论已经被社会各界所认同,教育界也正在积极就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做了各种理论上的探讨与实践上的应用。同时也发现:素质教育的真正切实有效的实施,在于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参与,三方的协作配合才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也才能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且,素质教育实施的方式与方法,也必须与人各阶段的生理、心理发展历程相适应,也就是说所设置的课程内容要与人的年龄特征相匹配,否则教育的效果也是不理想的。 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把家庭、学校、社区与受教育者看作是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有序进行,有赖于其中的每一个成员的积极参与,同时又考虑到了受教育者的实际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