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排他的逻辑原理及其认识作用 ——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量理宝藏论·排他品》为例

来源 :西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q08eb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印度佛教大师陈那开创佛家逻辑——因明学或量论的先河以后,在法称和律天,以及释迦慧和天主慧等因明大师的继承和弘扬下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和传播,成为印度佛教的“五明”之一。从陈那开始因明学的内容上多了一个原理-“排他原理”。排他原理是陈那的《集量论》的创新点,陈那将这种共性界定为纯粹的“对他者的遣除”(anyāpoha),消解了胜论学派所坚守的共性的客观实有性。由此,陈那及追随者经常被其他学派称为“遣他论者”(apohavādin)。但是由于《集量论》梵本不存,藏译难读,汉译久佚,汉语学界对该品的研究一直难有深入和突破。因此本文利用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的《量理宝藏论·排他品》的为参考材料,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择要介绍《排他品》的形式与结构,阐明其思想背景与立论宗旨,梳理其内在逻辑,并对其排他的认识作用做出梳理和归纳。
其他文献
江户中后期至明治前期被认为是日本近代化的转型时期,是研究日本史的学者所关注的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颇具特色的思想家。他们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吸收了新的文化要素。其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即为江户后期著名的经世思想家海保青陵(1755-1817)。不同于当时的农本主义经济思想,海保青陵对当时日本的社会经济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肯定了商业、营利活动的正当性,主张顺应商品经济的发展,从理论上
文体分析在翻译中有着重要作用。分析原文文体,译者对原文的体裁、语言特征、写作风格的认识更加清晰明确,对原文的理解更加深入,才能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忠实、流畅地表达原文的含义,贴近原文的风格。《拯救丹尼》是一部传记作品,作者细致地刻画了丹尼的动作、语言,展现了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形象。本文运用文体分析方法,从词汇、句法、语境三个层面分析《拯救丹尼》的文体特征,并针对这些特征,选择典型译例,提出相应的翻译
近年来,我国企业通过海外并购等形式“走出去”已经成为重要的发展趋势,许多企业更是试图利用海外并购提升自身的研发能力。现有理论认为,由于无法从国内获得提升竞争力所需的各项资源,中国企业选择通过海外并购等形式进行对外投资,获取国外战略资产,以弥补自身后发劣势。特别是由于我国的创新体系尚不完善,整体技术能力相对落后,因此我国企业处于技术劣势地位,并且难以从国内获得提升技术能力所需的相关技术和研发资产。所
本论文是一篇翻译报告,笔者对《导读》(Vignettes From A Narrative Primer)一文进行了汉译,并在此基础上撰写了本翻译报告。尽管源文本是有关法律叙事学的法学文本,但其中尽可能避免了学术术语,转而选择以文学叙事手段类比法律叙事手段,因此准确来说源文本是一篇法律与文学交叉领域的学术论文。在纽马克文本类型学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源文本的文本类型应为信息类与表达类复
农地流转作为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具有降低耕地细碎化、改善经营规模、促进非农就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农户家庭化流动等诸多潜在收益,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之路。但在现实中受土地产权残缺、市场机制不完善、中介服务组织匮乏以及地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地流转市场发育一直较为缓慢,供需对接不够流畅。大多数农户在农地流转中选择私下交易,农地租赁市场演变为依靠关系网络的“人情市场”。与此同时,在适
本文以奥威尔的政治寓言小说Animal Farm为研究对象,采用语料库手段对傅惟慈和孙仲旭在翻译英语复数第一人称代词“we”和“us”时所采用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旨在总结其所体现的译者风格并揭示对译者风格造成影响的主客观因素。通过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实证分析,本文发现英语复数第一人称代词的翻译策略可分为对应,省略和替代三类,而其体现的译者风格主要体现为如下三点:第一,在对应策略中,傅惟慈对于“
在实践中,管理者会根据员工的性格进行人事安排,如人事招聘(Guion&Gottier,1965)、岗位分配(O’Reilly III,&Roberts,1975)、职位晋升(Barton,&Cattell,1972)等。在理论上,管理研究也会将性格作为前因研究其结果,如个体的工作绩效(Barrick,&Mount,1991;Hurtz,&Donovan,2000;Zhao,&Seibert,200
到2019年,运营产品的最佳手段是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同时,我们也明白经典的将其推向市场的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在产品外延中,我们认识到新产品是食品、饮料、衣服或商品,但实际上它不只是家居产品,它还可以是服务、音乐、视频内容等。在市场营销中,产品是可供消费者使用的物品或服务;它是任何可以提供给市场以满足顾客欲望或需要的东西。在零售业,产品通常被称为商品,而在制造业,产品被作为原材料购买,然后作为成品出售
在当前我国农业转型的背景下,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农地流转,本文采用个案研究,通过对皖南新村的实地调研,以深度参与和半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考察了当地的农地流转实践。研究发现,新村以2011年土地整治项目为分界点,形成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农地流转模式,即农户主导下的农地自发流转模式和行政干预下的农地集中流转模式。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农地流转实践也相应地产生了两种类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即农地自发流转形成的中坚农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国内企业,尤其是实体企业正努力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这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创新要求。学者们普遍认为,创新可以与新知识、技术和市场的开发相关,也可以与现有知识、技术和市场的优化相关,前者称为探索式创新,后者称为利用式创新,二者并称双元创新。目前学者们更多将研究重心放在了组织双元创新的影响因素上,却对组织双元创新的基础和源泉——员工双元创新很少涉及。因而本研究想要探索员工双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