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腹横肌平面阻滞(TAP)对行腹腔镜下胃肠道肿瘤根治性切除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以期望为此类患者找到更适宜的麻醉方案以及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选择本院拟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患者90例,手术时间大于120分钟,年龄≥18岁,ASAI—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TAP组于麻醉诱导插管后行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其中拟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肋缘下入路阻滞,拟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采用侧入路阻滞,每侧注入0.375%的罗哌卡因20 ml,对照组采用单纯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患者入病房后行静脉镇痛。观察并记录麻醉诱导前、切皮时、拔管前5 min、拔管后15min的MAP、HR。分别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谵妄评定办法量表(CAM)评估患者术前1 d、术后1 d、3 d、7 d、出院当天、30d的认知功能和术后1-7d谵妄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情况。总结记录手术麻醉时间、麻醉恢复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麻醉镇痛药使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BMI等术前基本资料及术前1d MMSE评分、手术麻醉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TAP组在切皮时、拔管前5 min和拔管后15min的MAP和HR降低(P<0.05)。并且TAP组患者在停药-睁眼时间、停药-恢复时间上较对照组短(P<0.05),术后入病房时VAS评分降低(P<0.05)。TAP组术中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术后1天POCD和POD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PONV发生例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1.术前实施TAP阻滞可有效减少行腹腔镜胃肠道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1天POCD和POD的发生率,这可能与TAP阻滞减少术中丙泊酚和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提供有效的术后早期镇痛有关。2.术前实施TAP阻滞有助于缩短术后麻醉恢复时间,并可在术后早期获得较为满意的镇痛效果。3.术前实施TAP阻滞有助于在麻醉恢复期获得更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并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