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空间利用集约度分析与评价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uniu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第三产业的高速发展,城市中心区作为城市人口、产业、资源等各种要素的核心集聚地而变得日益复杂,同时,中心区还面临着各种城市问题和空间资源紧张的窘境。因此,城市中心区空间集约利用成为中心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而通过空间利用集约度评价可以进一步检验城市中心区空间是否得到了集约利用。本文旨在研究城市中心区空间利用集约度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揭示城市中心区空间理性集约的内涵和策略。  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城市中心区发展概况和实态。从功能空间、建筑布局和场所环境等角度阐述城市中心区的发展进程,并从利用强度、空间尺度、布局构成和利益角逐四个方面入手,对我国城市中心区空间利用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第二部分,城市中心区空间利用集约机制与理性集约。在分析城市中心区空间集约利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探讨城市中心区空间集约利用的驱动机制。同时,从功能混合、容量适度、空间紧密、承载有效和环境宜人五个方面阐述城市中心区空间利用理性集约的内涵,并从立体复合的功能空间构建和人性可持续的场所空间构建两个角度提出理性集约的策略。  第三部分,城市中心区空间利用集约度评价体系与方法。从人口活动集约、建筑空间集约、土地利用集约、交通支撑集约四大一级评价因子入手,构建城市中心区空间利用集约度的评价体系。同时,采用均值化法来对评价因子进行数据标准化处理,根据层次分析法测算评价体系的权重。  第四部分,实证研究。对南京新街口中心区进行空间利用集约度评价分析,针对集约度较低的地块提出改进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城市中心区空间集约利用的典型区块模式,其包括商务商业型、综合发展型、公共活动型和社会服务型四个典型模式。
其他文献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最基本的方面.就居住空间而言,人类不仅需要宽敞明亮的住房,而且希望亲和自然、享受自然,同时为居民提供交往的机会,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因此可以说
理查德·诺伊特拉是美国最早具有国际式风格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在二战前,他把欧洲的现代主义建筑带到了美国,此后长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开展建筑活动,对于现代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具
该篇论文所论述的光环境塑造更多地偏重于光照设计的艺术性.因为对于设计师来说,能够深切体会到光是怎样改变着作者的生活是重要的.因此,论文将论述重点放在了光的艺术表现上
建筑装饰设计中的生态技术是一个新的课题,生态技术在建筑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直接关系着人类使用者的利益,它同时作用于人类、建筑、环境三者,对人类维持可持续发展有重要的意
该论文以咸阳市的历史街区--中山街的保护规划为课题,在制订中山街保护规划中,针对当前国内研究中的薄弱环节,重点研究了该历史街区保护的三个问题,即保护机制的建立、绿化结
该论文通过对城市环境中的低频噪声的特殊属性进行研究,分析在噪声评价与治理过程中低频成分相对受到忽视的原因及其危害.在总结国内外在低频噪声评价方法课题上的研究历程与
论文从CBD概念的产生、当代CBD的含义入手,结合国内外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首 先对杭州城市发展CBD的规划要素进行分析,从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城市性质 与发展需
本文以“中小型音乐厅观演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究音乐厅与其他剧场在观演空间上的差异,并从城市与建筑的角度整合音乐厅观演空间设计的影响因素。其中,音乐厅的观演空间主要指它
该文主要研究目的是探讨城市广场的在今后一段时期内的发展趋势问题.主要是通过对城市广场的发展演变、功能作用、限定方式、以及对城市广场发展产生影响的因素作一个分析,最
城市与建筑的研究在经历了对物质功能的关注之后,必然要走向精神的王国—一种非 物质的意义探索.该文从关注意义研究的符号学与建筑符号学理论出发,通过对以往研究城市建筑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