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学的人文底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ao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流行的科学主义科学观、功利主义科学观和人本主义科学观都对科学作了各自不同的狭隘理解,但它们的共同缺陷是,只从实证知识的角度或实用工具的角度来理解科学,排除了科学的人文意义和人文蕴涵,否认了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关联。这些科学观对人、社会和科学自身的发展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要揭示这些狭隘科学观的偏颇,消除它们的负面影响,首要的是要对科学进行科学史、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全方位的考究,还科学的本来面目,凸现它的人文底蕴: 科学的产生有深刻的人文基础和背景。科学产生于人对自由的祈求,自由的人追求人的自由是科学产生的人文元点;科学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人文背景,充满人文浪漫而又理性严谨的希腊人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偏重意识自由的精神传统与偏重行动自由的工匠传统在近代的结合,导致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科学与人文总是在若即若离的复杂关系中共同发展。科学与人文原来是一体的,自近代以来科学与人文的对立是狭义的、暂时的,走向融合是它们发展的潮流,当代科学的发展呈现人文化的趋势就是明证。 科学方法中人文因素是不可或缺的。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方法无法与人文的非理性因素绝缘;科学家客观理性地探索自然的背后,始终隐藏认识主体的“自由创造”精神,科学研究同样需要信仰、直觉、顿悟、想象等“人文方法”;科学的“求真”思维方法也无法摆脱“向善”、“臻美”思维方法的深刻影响。 科学知识具有人文属性。现代诠释学揭示了科学科学知识的“人文”特征,提出了“理解”作为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统一基础;“科学知识社会学”对科学知识的透视结果表明,科学知识不仅仅是由自然界决定的,更主要是由社会人文因素决定的。 具有人文传统的科学对意识自由和行动自由的追求,实质上也就是对真善美的追求,因而科学不仅具有工具价值,也有精神价值。然而18、19世纪以来在狭隘科学观的导向下,科学背弃了它的精神传统,引起了所谓“科学危机”和社会不和谐等问题。让科学回归其人文本性,是实现科学、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前提。而实施“自由教育”又是使科学回归人文的关键和现实途径,这在我国当代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其他文献
在终身教育理念的背景下,教师的终身专业发展已成为一项全球性的共同发展趋势,对于各国的教师专业发展现状而言,其首要的任务就是要构建一个能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教师
乌拉圭回合后 ,贸易保护主义走向更为隐蔽的方式———绿色壁垒。绿色壁垒的出现和频繁使用给中国的农畜产品出口贸易带来巨大的损失 ,并成为中国农业国际化的障碍。在介绍绿
研究了明胶 -卡拉胶复合体系的凝胶特性及pH和电解质对其凝胶特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明胶与卡拉胶具有协同作用 ;在pH6~ 10之间 ,随明胶 /卡拉胶比例增加 ,凝胶强度呈增加趋势
<正> 口碑营销的力量口碑——即口口相传的人际传播渠道对用户的影响力在众多信息渠道中愈发突显出来,尤其是对轿车之类的耐用奢侈消费品。调查显示,口碑(朋友推荐)已经成为
SPS是卫生和植物卫生的缩写。SPS措施包括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或健康而采取的必要措施。SPS管理体系是WTO各成员所拥有的、运用和实施为保护人类、动物或植物的生命
随着高中物理新课标的出台,要求高中物理的教学不仅是促进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培养物理能力,更要求注重知识、能力的获得过程及相应方法的指导。为了让学生能自主地,有效地学习
观念作为非正式约束的制度构成要素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作用,消费的观念支配人们的消费行为,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根据农村地区的消费现状,提出了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引导人们
<正>反渗透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薄膜分离技术,是依靠反渗透膜在压力下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进行分离的过程。要了解反渗透法除盐原理,先要了解"渗透"的概念。渗
鱼类消化酶是鱼类消化生理研究的重要内容,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鱼类消化生理及其影响因素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综述了鱼类消化酶的分布,以及各种因素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
对目前汽车配置的助力转向系统做了简要比较,指出了机械液压和电子液压助力的缺点。文章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以及主要设计参数和控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