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东南地区重晶石-萤石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重晶石、萤石成矿带之一,在该成矿带上已发现的重晶石-萤石矿床(点)达到134个,重晶石-萤石矿脉已超过310条,分布面积大于1.8万平方公里,具有分布范围广,矿体规模大,延伸长度长和多层位赋矿等特点。本文在对川东南重晶石-萤石矿的成矿控制条件,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成因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成矿规律,并对该成矿带进行了成矿预测,提出了找矿方向,为研究区及邻区成因类似的矿床进一步的找矿勘探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川东南重晶石-萤石矿受建造和构造双重因素共同控制。研究区及邻区已出露的重晶石-萤石矿床主要赋存于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地层中,层控矿床特征明显。且严格受NE向褶断带和NW向断裂带所控制,NE向褶断带为导矿断裂系统,重晶石-萤石矿均无一例外的赋存于NW向容矿断裂破碎带中。根据萤石和重晶石的REE配分模式、δEu、δCe和Y/Ho分异特征,推断川东南重晶石-萤石成矿带上不同矿体的成矿物质来源是来自同一成矿热流体场,属同期形成的;但重晶石和萤石的成矿物质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层。根据Tb/Ca-Tb/La关系图与La/Yb-∑REE关系图,研究区重晶石-萤石矿床为热液成因,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沉积岩地层。流体包裹体测温结果表明,研究区矿床为中低温矿床,成矿过程由中低温向低温演化。流体包裹体的氢氧同位素证据显示,成矿流体来源是多源的,主要为建造水、大气降水和海水。根据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结果显示,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均可为成矿提供足够的Ca,Ca的来源应为多源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为Ba的主要源层。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明心寺组地层可为研究区成矿物质F提供物源。成矿物质中的S主要来源于该区的寒武系蒸发岩。根据火石垭矿区的萤石Sm-Nd等时线年龄为104±14Ma,表明研究区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晚期。根据矿床地质特征、控矿因素和成矿机制等研究表明,川东南地区重晶石-萤石矿床为中低温热液成因-断裂带充填交代型层控矿床。通过研究确定建造、构造、围岩、遥感、地球物理-化学探测等方面的成矿预测标志,圈定了找矿靶区,为川东南重晶石-萤石矿的进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