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TiO2纳米复合体系的设计合成及光催化与光热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_zhimin_d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钛(TiO2)纳米材料因其成本低、环境友好、光腐蚀性强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光催化、太阳能电池、生物传感器、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然而,由于TiO2带隙较宽(锐钛矿3.2 eV,金红石3.0 eV),使其只能吸收太阳光的紫外光部分(小于5%),对光的利用效率低,其固有宽带隙特性限制了它的应用。拓展TiO2纳米材料的光吸收特性已被证明是可以提高其光催化活性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氢化策略可以将TiO2带隙减小到1.5 eV左右,并使其颜色由白色变为黑色,拓展光响应范围到可见光/近红外光区,提高了可见光催化性能和光热转换能力。尽管黑二氧化钛有较好的光吸收性能,但是黑二氧化钛(b-TiO2)中有大量的复合中心存在,导致单组分的黑二氧化钛仍不能达到预期的光催化性能。此外,催化剂的回收再利用的问题是悬浮体系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针对以上的问题对黑二氧化钛的复合体系进行了设计合成及性能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以介孔黑二氧化钛空心球为宿主,采用金属离子介入水热法和常压高温加氢工艺,制备了缺陷工程的磁性γ-Fe2O3超薄纳米片/介孔黑TiO2空心球异质结复合体(γ-Fe2O3/b-TiO2),并对其光催化降解抗生素四环素的活性进行了研究。α-Fe2O3纳米片经表面加氢后,转化为γ-Fe2O3超薄纳米片(6 nm)。超薄纳米片结构有利于光生电荷载流子的扩散和输运。在模拟太阳光AM 1.5辐照下,γ-Fe2O3/b-TiO2光催化降解生物毒性四环素的表观速率常数k是b-TiO2的1.6倍。最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测试,提出了光催化降解机理。2.采用冷冻干燥、铸造成型和表面加氢策略制备了自浮Ag@b-TiO2复合体。利用可见光下Ag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产生的电磁“热点”效应,结合黑二氧化钛表面的非晶态结构可以有效扩大光吸收范围,并利用Ag、b-TiO2的协同作用,显著提高的光热转效率。这种具有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的、新型轻质自浮Ag@b-TiO2在太阳能蒸汽发电、生活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等领域具有广阔的提供了新的思路。3.尽管Ag@b-TiO2具有相比与b-TiO2来说,对光的吸收效率已经明显提高,尤其是在可见光范围内,出现了明显的Ag的等离子吸收振动峰。但是,仅靠Ag与b-TiO2协同作用想要达到全光谱吸收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Ag@b-TiO2复合系中在进一步引入无定形碳,我们采用冷冻干燥的技术制备了一种具有三维宏观介孔结构的新型光热催化剂“Ag@黑色TiO2/碳复合体系(即Ag@b-TiO2/Carbon)”,并结合铸造成型技术和高温表面加氢制备了由Ag、b-TiO2、无定形碳三者协同作用的高效率的光热催化剂。具有全光谱吸收特性,多孔结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放热等优点。更重要的是,非晶态碳的引入促进光的吸收、电子的弛豫散热。在1kW m-2太阳光照射下,Ag@b-TiO2/Carbon接收器的太阳能蒸汽产生效率可达94%以上。在模拟阳光辐照下,光热脱盐效率高达99.8%。并对含有四环素生活污水进行了降解性能测试,发现其具有在生活污水回收在利用方面有实现实际应用的潜力。这种合理设计的三维复合结构为等离子体自浮纳米材料的太阳能收集、化学分离及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为等离子体自浮光热协同效应在光热转换中的合成策略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电线积冰深刻影响着我国电网的正常运营,及时掌握冰区的电线积冰状况对电力部门预防和避免冰灾,做出正确合理的除冰融冰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依据气象规范设计了电线积冰
空间外差光谱仪综合了传统干涉光谱技术与光栅技术于一体,具有高通量、高光谱分辨、体积小、无运动部件等优点,在某一确定的波谱范围内,可以获得高精细光谱,因此非常适合卫星
为研究复合绝缘子积污特性及与XP-70绝缘子积污特性的区别,选择深圳31处典型地区的输电杆塔对2种绝缘子不带电挂样进行了观测对比,分别测量了积污期为2a的绝缘子的等值附盐密
在光伏发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应该了解和掌握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运行特点等内容,将其接入智能配电网后系统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且根据问题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文中就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