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斑岩型矿床是世界铜、金、钼等金属的重要来源。就目前的勘探程度而言,铜厂和富家坞研究程度已较高,朱砂红研究程度相对较低。本文采用野外踏勘、岩心编录及室内实验分析、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了对朱砂红矿床的精细解剖,继续丰富了铜厂和富家坞的地质资料,查明了该类矿床的成矿地质特征、蚀变矿化组合类型,建立了蚀变分带模式,厘清了朱砂红矿床的蚀变粘土矿物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通过详尽全面的野外踏勘厘清了矿床的横向上的岩性类型及分布特征、蚀变类型及分布特征;通过岩心钻孔编录厘清了纵向上岩性分布特征、蚀变分布特征,并结合室内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矿床中主要围岩为绢云母千枚岩和板岩,岩体主要为花岗闪长斑岩,局部有与斑岩体伴生的石英闪长玢岩,蚀变分带特征是以斑岩体为中心的环带状分布,依次为钾硅酸盐化带-石英娟云母化带-青磐岩化带,以及呈补丁状产出的泥化带,矿化始于钾硅酸盐化后期,并在转化阶段达到矿化最高峰,其次为石英绢云母化阶段,德兴斑岩型铜矿床主要以浸染状、细脉状和细脉浸染状的黄铜矿矿化为主,矿石矿物主要以黄铜矿、黄铁矿为主,其次还有少量斑铜矿、辉钼矿、砷黝铜矿、镜铁矿、方铅矿等,脉石矿物以石英,其次为硬石膏、方解石、绢云母为主,在部分矿石中还可见碳酸盐矿物、硫酸盐矿物等脉石矿物。通过X射线粉晶衍射实验系统厘定了铜厂、富家坞、朱砂红三个矿床的赋矿围岩和岩体发生蚀变后形成的蚀变组分以及不同蚀变组合的各蚀变矿物含量。研究表明:板岩包括灰黑色弱钾长石-绿泥石-方解石蚀变的较新鲜板岩、绿色伊利石-绿泥石化蚀变板岩、灰黄色硅化-伊利石化板岩以及黄铁绢英岩化板岩。斑岩包括较新鲜花岗闪长斑岩和强钾长石化斑岩,钠长石-钾长石-磁铁矿蚀变斑岩,强绿泥石化斑岩、绿泥石-伊利石斑岩、伊利石-方解石化及黄铁绢英岩化斑岩等。通过对朱砂红矿床蚀变矿物的短波红外光谱测试实现了对粘土矿物的微区分,鉴定出伊利石、白云石、蒙脱石、高岭石等矿物及其光谱特征,蚀变矿物组合类型主要有绿泥石+伊利石+白云母、(多水)高岭石+白云母、高岭石+伊利石、伊利石+白云母,其中与矿化密切相关的是绿泥石+伊利石+白云母和(多水)高岭石+白云母,研究表明朱砂红矿床粘土矿物主要存在三个吸收峰值:分别为1400nm附近的结构水的吸收峰值、1900nm附近的吸附水的吸收峰值和2200nm附近的Al-OH的吸收峰值,吸收峰特征值会因蚀变矿物和所处蚀变带的不同而发生左移或右移,在矿化带云母类矿物表现出不同的吸收特征,并依据云母类矿物的特定吸收特征圈定处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