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具有严重危害性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猪是沙门菌的主要宿主之一,我国是猪肉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因此,加强猪源沙门菌的监测和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调查了扬州地区猪源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和血清型分布特点,并对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和分子分型研究,以期为猪生产链中沙门菌的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材料依据。一、扬州地区猪源沙门菌的污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病原菌,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列为具有严重危害性的食源性病原菌之一。猪是沙门菌的主要宿主之一,我国是猪肉及其制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因此,加强猪源沙门菌的监测和防控至关重要。本研究调查了扬州地区猪源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和血清型分布特点,并对分离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定和分子分型研究,以期为猪生产链中沙门菌的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材料依据。一、扬州地区猪源沙门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特点2020年5月至2021年4月期间,于扬州地区A屠宰场和下游所对应的7个农贸市场进行样品采集、沙门菌的分离和血清型鉴定。结果显示,从屠宰场采集的438份样品中共分离出沙门菌76株,总分离率为17.4%。从农贸市场采集的740份新鲜猪肉样品中共分离出沙门菌184株,总分离率为24.9%。经统计学分析发现,屠宰场和猪肉中沙门菌的分离率受季节因素影响明显,在夏季分离率最高,冬季分离率最低。血清型鉴定表明,屠宰场沙门菌的优势血清型为里森沙门菌(53.9%),其次为德尔卑沙门菌(32.9%),而猪肉中的优势血清型为伦敦沙门菌(37.5%),其次为里森沙门菌(25%)。二、扬州地区猪源沙门菌药物敏感性分析及分子分型检测260株沙门菌分离株对1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并根据耐药表型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屠宰场来源的沙门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98.7%;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7.4%、94.7%和92.1%。97.4%的分离株表现出多重耐药,其中耐7-9种抗生素的菌株比例最高,为43.4%。74株多重耐药沙门菌中共存在31种多重耐药谱,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谱为AMP-AMX-CHL-DOX-FFC-GEN-KAN-STR-TET。猪肉来源的184株沙门菌对四环素耐药率最高,为87.5%;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和多西环素的耐药率均在75%以上。91.3%的分离株表现出多重耐药,其中耐7-9种抗生素的菌株占比最高,为55.4%。168株多重耐药沙门菌中共存在52种多重耐药谱,其中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谱为AMP-AMX-CHL-DOX-FFC-GEN-KAN-STR-TET。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tetA、blaTEM和floR 3种耐药基因检出率较高,分别占被检样品的92.7%、77.3%和61.2%,mcr-1、tet(X4)和blaCMY3种基因未被检出。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2株具有多黏菌素耐药表型的沙门菌未携带其他mcr类耐药基因,也未鉴定出pmrCAB突变。对260株沙门菌分离株进行MLST分型,共鉴定出13种ST型,其中ST469、ST155、ST40、ST34、ST358和ST19在猪生产链中均有检出,分别占比33.5%、27%、17.7%、4.6%、2.3%和1.5%。经比较发现,分离株ST型与血清型之间呈现一一对应关系。37株来自于屠宰场和农贸市场的里森沙门菌PFGE分型结果显示,不同屠宰环节和市场来源的沙门菌相似性大于85%,部分高达100%,佐证了沙门菌可能沿着猪生产链传播,同时屠宰场可能存在定殖菌群,对胴体造成持续污染。29株来自于市场环节的伦敦沙门菌PFGE分型结果显示,不同农贸市场来源的伦敦沙门菌同源性高于85%,表明同一 PF型中的菌株来源可能相同。综上所述,猪生产链中沙门菌污染较为严重,大多数分离株表现出多重耐药,且生产链中存在克隆传播及交叉污染现象。因此,应严格规范屠宰流程,控制沙门菌的传播。
其他文献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性猪病。猪感染后发病迅速,病死率较高。ASFV自1921年在肯尼亚发现以来,至今已流行一百余年,ASF已传至非洲、美洲及欧亚大陆等地区,对养猪行业和食品安全带来巨大威胁。然而,ASFV有效的商品化疫苗至今尚未研制成功。病毒活载体疫苗可诱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发展大国,农药的使用十分广泛,并且现如今农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农业方面,还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杀虫灭菌中。乐果作为一种具有廉价、杀虫谱广、毒性低的有机磷农药被广泛应用于农业与非农业方面。关于有机磷农药的急性毒性作用已经有大量的研究和临床病例阐明,但其长期低剂量对机体是否存在毒性作用还存在争议。现研究已发现有机磷农药中毒会引起高血糖以及尿糖等临床症状,但具体发生机制尚未明确;而机体糖脂
传染性法氏囊病(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又称甘布洛病(Gumboro disease),是由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nfectious bursal disease virus)引起的鸡的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养禽业发展。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感染3-6周龄雏鸡,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变异株主要变现为法氏囊萎缩,虽不致死,但导致鸡的严重免疫抑制。
目的:通过观察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胃电图及相关激素的检测结果来探讨FD患者胃动力异常与胃肠激素间的相关性分析,以及进一步研究脑-肠轴对FD的影响,进一步探讨FD的发病机制,为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而实际的理论依据。方法:以罗马Ⅳ的标准,将FD实验组的患者分成三个亚型,每组亚型中以随机抽取的方式挑选20人构成,再随机挑选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同步观察他们的胃电图、胃排空和相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的、对仔猪致死率高的、接触性传染疾病,可导致猪的急性胃肠炎,并伴随水样腹泻、呕吐、仔猪的脱水、死亡,仔猪的病死率高达100%,给我国乃至全世界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当前对PEDV的研究还有待深入,在疫苗免疫的情况下依旧会有流行的趋势,因此需要研究PEDV感染与免疫的机制,为该病原的防控与免疫提供新的方向与理论技术支持。细胞凋亡是细胞自身的一
目的:研究Chemerin及其他脂肪因子(瘦素、脂联素、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脂肪胰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易患脂肪胰人群的临床预测价值,寻找脂肪胰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扬州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130名脂肪胰患者和18名健康受试者(不合并常见代谢性疾病)纳入研究。根据腹部彩超
硒作为动物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机体生长、免疫及繁育等多种生理过程。日粮硒的缺乏被认为是机体产生与氧化应激或炎症相关慢性疾病的诱因之一。目前尚无关于高羊毛氨酸硒(Selenohomolanthionine,SeHLan)对肠道免疫屏障影响的研究报道。本试验选取18只Wistar孕鼠,饲喂无硒的基础日粮,随机分为缺硒组、正常硒对照组和富硒组,并在饮水中分别添加不同剂量(0.03mg/kg、0.15m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高度致瘤性的由鸡甲型疱疹病毒---马立克氏病病毒引起的致命的T细胞淋巴瘤,它也是一种自然病毒诱导的鸡肿瘤模型。现有疫苗可以预防MDV引起的肿瘤,但不能有效地防止MDV的传播或感染,导致越来越强毒力的毒株出现。Meq蛋白与MDV毒力的潜伏期、转化和进化均有关,Meq蛋白的表达是T细胞转化为淋巴瘤细胞的关键。目前,经免疫后的鸡群中既存在弱毒疫苗株也存在持续进化的野毒株,甚至出现了疫苗无
目的早产儿脑损伤(BIPI)是指由于围产期的各种病理因素导致脑出血或缺血性改变,并出现中枢性呼吸暂停、惊厥、肌张力、原始反射异常等临床症状。早期临床症状往往不典型,需要依靠头颅彩超、头颅MRI、脑电图等助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因其具有操作简便、灵活、无创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动态监测新生儿脑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及时发现BIPI。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星形
目的:以Robson十分类法为基础,联合剖宫产手术指征,对我院2015-2019年剖宫产率变化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影响剖宫产率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的相关措施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于我院住院分娩、且分娩孕龄≥28孕周、活胎、非因胎儿畸形引产的17851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所有受试者相关临床病例资料,包括分娩孕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