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谐交通的系统构成及生成机理——以北京和谐交通体系的分析为例

来源 :北京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2009sha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交通与城市的发展密不可分,每个城市因其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等多种因素形成各有特色的城市交通系统。把城市看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交通是一个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子系统,而与之相关的交通拥堵、机动车尾气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民的生活。因此,以和谐交通为目标,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城市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内容。   本论文所提出的城市和谐交通,是在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旨在研究作为城市复杂系统之一的交通系统,其内部的耦合机理及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协同关系。城市和谐交通既要研究交通系统内部的交通方式、交通设施和交通组织的相互协调,也要考虑其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技术水平和政策影响的相互关系,以及交通如何服务于“人”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交通系统和城市共同发展,并高效服务于交通使用者“人”,才能实现整个城市的溢出效应。   基于对城市交通系统的剖析,本论文提出和谐交通理论的研究范畴和理论框架,并运用系统动力学的方法仿真模拟北京市城市交通和城市总人口、经济水平、环境状况以及交通拥堵的未来发展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期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与农村劳务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在纯收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提高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已成为提高农民整体收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伴随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随之带来人员、土地等资源价格的不断上涨,国内一些发达地区不断出现用工荒、用电荒等经济突出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式则在于将部分产业进行转移。为此,安徽政府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并得到国家相关政策支持。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在规划中,和县全境都在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
从城镇化进程的普遍规律来看,不同发展阶段的城镇化对应着不同的经济结构。一般来讲,工业化会引起产业结构的转变,产业结构转变又进一步带动就业结构转变,从而引起大量农村剩
期刊
2005年7月我国进行汇率制度改革,采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并将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限制在每日0.3%以内,改变了以往单一钉住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