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文艺中的革命伦理问题研究

来源 :西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w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革命伦理即为革命思想的政治规定化,它彰显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人生价值。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时期的革命伦理价值观倡导对革命理想的坚持与对革命事业的献身精神,要求对民族、阶级革命实践的全力投入与无私奉献,强调以工农为主体的无产阶级革命群体与革命利益,革命伦理价值观为革命实践的最终胜利发挥了积极的推进作用。文艺是创作主体进行伦理思想实践的一种形式,文艺观的形成就是创作主体以文艺为中介与客观现实世界进行对话与交流的历史过程。延安文艺中的革命伦理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于延安时期的特殊历史语境之下,对具体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活动进行指导实践而生发出的意识形态产物。本论文旨在考察革命伦理观与延安文艺之间的互动关系,探究文艺是如何在具体的实践中表现出对政治革命的配合与宣传功能,这将为如何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文艺伦理观提供参考与反思。本文主要由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构成: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论文的选题缘由以及该研究的学术意义,并对本文所要研究的对象进行概念梳理,如对延安文艺和革命伦理做出的概念界定和阐述,最后对所涉及的延安文艺的研究文献进行分类梳理,其中文献包括延安文艺史料类、延安文艺革命伦理研究成果类以及针对延安文艺本身的研究成果类。在对文献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找到研究目标,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正文部分包括五章:第一章总述延安文艺中革命伦理观的生成;第二、三、四章则是革命伦理观在延安文艺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呈现出的总体特征,分别为:延安文艺的大众性、延安文艺的阶级性与延安文艺的民族性;第五章深入政治、历史语境维度,理解延安文艺时期对革命伦理价值观做出历史选择的原因。结语部分针对延安文艺革命伦理对于个体伦理的相对忽视做出了分析,总结了延安文艺中革命伦理的不足所在,但究其缘由也是历史现实所致。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探讨延安文艺中革命伦理观的生成。中国启蒙思想兴起于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发生颠覆了传统文艺中的伦理思想,在这场文艺思想解放运动之中强调以个人为主体的个体主义伦理观,祈望以文艺作品与文艺运动唤醒个体之我。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与民族战争的升级,个体主义伦理观开始逐渐向集体主义伦理归依,此时的文艺革命伦理观体现出重视集体与倡导奉献的特点,这标志着延安文艺革命伦理观的初步确立。1942年5月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艺大众化”方向的提出标志着人民本位的文艺革命伦理观的形成与确立。延安文艺革命伦理观在文艺作品与活动的具体实践中表现出对无产阶级的认同与对革命目标的强调。第二章着重探讨在革命伦理思想的指导下延安文艺形成的大众化发展方向对个体主义伦理思想的冲击,以及个体主义向革命大众的迎合与归并。知识分子的生活境遇与阶级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延安社会中的落后者成为了被大众改造与团结的对象,女性走出阶级压迫走入革命群体成为了革命力量,个体主义成为了集体主义的组成部分。个人主义在革命实践中被重新定义与改造。革命战争的历史背景下,追求个体自由与价值的个人主义伦理观被追求社会救亡与阶级解放的无产阶级革命伦理观所覆盖,延安文艺因此呈现出大众性的革命伦理思想特征。第三章考察革命伦理思想影响下的延安文艺中的阶级认同意识,分别选取了家庭、文艺社团、民间文艺三个延安文艺的组成部分进行梳理和分析,考察它们如何在革命伦理思想的引导与规训下实现阶级立场的转变,从原本松散的状态下一跃成为延安文艺革命伦理思想的创造者和宣传者。本章之中所论及的革命伦理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无产阶级革命中因阶级认同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伦理形态,这种伦理思想对延安文艺所产生的影响有效的聚集了革命力量、推进了革命进程。在延安时期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以工农大众为主体的无产阶级身份认同意识成为了革命伦理的组成部分,阶级身份的认同替代了原有的价值观判断。第四章论述了民族主义伦理思想作为延安文艺一贯的价值标尺,在延安文艺中的变化、运用与发展。随着战争进程的推进,延安地区的历史语境与革命任务发生了转变,在抗战时期,革命伦理中的民族主义思想在延安文艺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和广泛的运用。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革命目标的转变,延安文艺的民族主义思想以合谋的状态继续作用于革命伦理思想之中,成为构建延安革命伦理思想的道德评判标准,这种合谋关系主要体现在“民族性与阶级性”和“民族性与现代性”之中。首先,在民族性与阶级性的关系中,阶级矛盾取代民族矛盾成为了解放战争时期的社会主要矛盾,在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中,民族主义是具有阶级立场的,不同的阶级呈现出不同的民族性,但民族主义也存在着国民所共有的属性,在具体情况中可做出具体的分析。延安文艺中的民族性是与阶级性互为条件且可实现互相转化的。其次,在延安革命伦理思想中,民族性与现代性并不是互为悖反的关系,将“现代性”蕴含于“民族性”之中建构出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的新型革命伦理思想,是延安文艺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化的成功实践。第五章主要以政治现实与历史语境为视角,理解延安文艺对革命伦理价值观的选择原因。文艺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本就受到政治形态的影响,政治伦理形态作为一种社会存在会成为影响文艺实践的价值标尺,文艺革命伦理观的价值指向就是通过文艺实践对政治活动的影响建立良善正义的社会秩序和实现人在社会中的自我修德。延安时期在特定的革命历史语境之下,文艺被赋予了历史使命,成为了革命思想的传播媒介,通过对文艺工作者的思想改造,使得文艺作品与文艺活动承担着革命文化的宣传与发展义务,呈现出大众性、阶级性与民族性的特点,革命伦理思想对文艺的介入使得文艺成为了革命事业的一部分。但与此同时,革命伦理思想对意识形态的介入使得政治伦理的正义关切表现为对革命的过度关注,忽略了文艺本身的建设与发展,损害了文艺的独立性与审美的多样性。今天我们以革命伦理为角度对延安文艺进行重新审视,就是要回到历史的现场之中客观的思考革命伦理的价值所在,可以说,延安文艺革命伦理观的基本内涵就是将文艺看作是人民大众主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政治革命伦理活动。结语部分对延安文艺革命伦理观中个体主义的缺失进行了反思与总结。在历史特殊时期,对革命伦理思想的强调彰显了崇高的民族信仰与革命信念。革命伦理思想通过对延安文艺的介入参与到了革命事业的实践中,对现代化国家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在对集体主义与革命伦理过于关注的同时,却造成了对个体自由与个性解放的相对忽略,致使个体生命与个人价值在革命语境之下的被漠视与被削弱,这一现象的发生使得延安文艺在整体上呈现出对革命理想的单一化追求,与人类情感本应该丰富的审美感受有所悖离,但放置于大的时代之中,文艺作为能动于革命实践的意识形态,做出顺应时代的历史选择也是使命使然。
其他文献
写作测试作为一项效度很高的测试项目,历来都是外语教学与测试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而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写作教学与测试领域的一大焦点。学生在基于课堂的写作训练中,面临着写作兴趣,写作态度,写作自信心,写作能力的提高等一系列问题,他们期望教师能够给予作文更加详细与认真的评估,并提出相关的修改意见。基于CriterionSM中的整体和分项评分相结合的方法,该论文探讨了这种方法运用于学生的平时写作练
学位
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和飞速发展带来了平民化、个性化、交互性强的自媒体时代。以大武术观为视角,将武术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化现象进行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调查当前自媒体视域下武术文化的传播现状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小沈:以上为翻译部分,以下不必翻译)研究发现当前自媒体视域下的武术文化传播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信息量较大而信息质量参差不齐;2.评论褒贬
文山州十二五新建农村水电站24个,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5.696万千瓦,完成投资46.28亿元,累计发电量2343886万千瓦时,累计解决2329万无电人口,实现乡、村通电率达到100%,户通电率达到99.9%。
上海中学国际部自1993年成立,1995年便获得了IB组织的认证,从而开始为高中十一至十二年级的学生提供IB文凭课程。其中,在IB人文学科类课程中提供了IB经济课程。此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18学年为止,上海中学国际部的经济类学科组逐步壮大,在九至十二年级增加了一系列不同难度、不同侧重点的经济类课程,包括九至十年级的基础经济学原理,十一和十二年级的微观经济学
随着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发电技术逐渐成熟。目前,可再生能源发电主要是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由于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自身出力的不确定性,当可再生能源大量并入大电网时,会影响大电网的稳定性。因此系统为保持系统平衡需要舍弃部分可再生能源,造成可再生能源的浪费,产生弃风弃光。可再生能源并网时产生的弃风弃光问题亟待解决。源荷储协同系统将可再生能源、负荷和储能结合,协调发电侧和负
信息爆炸式增长促使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为应对时代挑战,国家和学校要重视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育。通过引入项目式学习教学实践,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引导学生愿意参与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践,从而培育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同时提升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
专业学位硕士论文SPECIALIZEDMASTER’SDISSERTATION西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二○二一年六月分类号:X93.947学校代码:10697密级:公开学号:201842531城市公共工程安全生产事故防治能力提升研究——以P市为例学科名称: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类别:公共?
学位
至今,设计学仍是一个较年轻的学科,探赜设计研究的策略、构建未来学科研究的体系与路径是新时代设计研究者的使命与担当。设计研究具有跨学科属性,从交叉学科的观念出发,它的“间性特质”反映在其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里的众多学科之间。草根理论(GroundedTheory),是社会科学研究领域中巴尼·格拉泽(BarneyGlaser)和安塞尔姆·施特劳斯(Anselm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我国推进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村庄分类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村级层面有效落地的先导工作,对于实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阶段性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集聚提升类、城郊融合类、特色保护类、搬迁撤并类等四种村庄类型,但并未明确具体的分类原则与方法。针对实践工作需要,本研究基于该四种村庄类型,进一步明确了其二级
科威特复杂城区过渡带采集项目是一个典型的大型过渡带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其中的难点囊括了所有地震采集技术特点,工区涵盖了整个科威特城区和外围周边复杂地形,包括城市商业中心、居民区、政府机构和社会机构;戈壁滩与沙漠、大型港口、潮间带、极浅海、浅海等等。面临如此复杂过渡带施工难度,根据不同的地形和地表特征,分别布设不同的震源类型,包括可控震源、井炮、气枪和迷你气枪等,这种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