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甜茶×扎矮山定子杂交后代的倍性鉴定及核型分析

来源 :沈阳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q122620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生长在沈阳农业大学果树育种基地的(平邑甜茶与扎矮山定子杂交后代中)6个皱叶型株系、1个非整倍体单株、2组4株平邑甜茶双胚苗及对照平邑甜茶(Malushupehensis vat.pingyiensis Jiang)、普通山定子和扎矮山定子(M. baccata(L.)Borkh.)为试材,采用常规压片法对这些苹果属植物进行了染色体制片,着重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及解离方法等因素对制片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核型分析;利用流式细胞分析仪对6个皱叶型株系和1个非整倍体单株的自然授粉后代实生苗52株进行了倍性鉴定。此外,文中探讨了试材间可能的进化趋势和亲缘关系,分析了无融合生殖现象的存在状况;从而为苹果属植物的开发利用和品种选育提供了有利的新的细胞学证据。 研究结果如下: 1、以0.002 mol·L<-1>8-羟基喹啉处理2.5h和0.5μl·ml<-1>风油精水溶液处理1.5h两种预处理方式效果最好。中期分裂相较多,染色体收缩分散良好。易于进行染色体计数和核型分析。 2、经过倍性鉴定得出:普通山定子和扎矮山定子为二倍体;平邑甜茶、2组平邑甜茶双胚苗(8-1、8-2;12-1、12-2)均为三倍体;平邑甜茶与扎矮山定子杂交后代中的6个皱叶型株系(10<#>、14<#>、15<#>、19<#>、28<#>、33<#>)均为四倍体,非整倍体单系的染色体数目为2n=43。皱叶型株系的自然授粉后代实生苗中共出现二倍体3株,三倍体40株,四倍体7株;其中四倍体植株全部表现为皱叶矮生型,可能来自母株的无融合生殖方式。非整倍体自然授粉后代实生苗为二倍体,其形成原因还不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3、14份苹果属材料分属四个核型类别,分别为:①1A型:包括平邑甜茶双胚株系8-2,核型公式为2n=3x=51=48m+3sm;皱叶型28<#>,核型公式为2n=4x=68=56m+12sm。②2A型:包括皱叶型15<#>,核型公式为2n=4x=68=20m+48sm。③1B型:包括平邑甜茶双胚株系8.1,核型公式为2n=3x=51:45m+6sm;平邑甜茶双胚株系12-2,核型公式为2n=3x=51=33m+18sm;皱叶型10<#>,核型公式为2n=4x=68=44m+24sm;皱叶型33<#>,核型公式为2n=4x=68=48m+20sm;④2B型:包括普通山定子,核型公式为2n=2x=34=18m+16sm;扎矮山定子,核型公式为2n=2x=34=12m+22sm;平邑甜茶,核型公式为2n=3x=51=36m+15sm;平邑甜茶双胚株系12.1,核型公式为2n=3x=51=27m+24sm;皱叶型14<#>,核型公式为2n=4x=68=60m+8sm;皱叶型19<#>,核型公式为2n=4x=68=52m+16sm;非整倍体,核型公式为2n=43=22m+18sm+3st。扎矮山定子属于最不对称核型,平邑甜茶双胚株系8-2和皱叶型28<#>为较原始类型。
其他文献
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p.)是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本研究以一年生三角梅扦插苗伊丽莎白·安格斯(Bougainvillea glabra ’Elizabeth Angus’,俗称紫花三角梅)和
本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对蔬菜在常温和高温胁迫下生物性状的影响。以黄瓜种子、黄瓜幼苗及菠菜为试验材料,在常温和高温下分别处理不同浓度的壳聚糖溶液,观察其植物
本研究以葡萄砧木99R(Vitis berlandieri Planch×V.rupestris Scheele’99R’)为材料,建立其分化频率较高,培养方法简单的再生体系,为葡萄遗传转化研究打下基础。采用农杆菌介导
沙葱(Allium mongolicum Regel),又名蒙古韭,是百合科葱属的多年生旱生植物,是蒙古高原的特有种,内蒙古自治区内广泛分布。本试验主要从沙葱种子的贮藏物质、萌发、休眠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