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苛刻环境耐高温光纤光栅的制备及传感特性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taku2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同时,也面临着更加严苛的应用环境。在金属冶炼、能源勘探、航空航天等领域存在着高温高压、强辐射、强化学腐蚀、强电磁干扰等诸多类型的苛刻环境。如何在这种极端环境下实现参数的准确监测和设备的健康评估是各相关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推动了传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应对上述苛刻环境的传感监测中,光纤传感器以其耐高温、抗电磁干扰、易复用组网等优点,具有电子传感器无法比拟的优势。以石英光纤为代表的光纤传感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超快激光加工技术为高温光纤光栅的制备与应用提供了先决条件。但受限于掺杂石英光纤高温下元素扩散以及低的软化点,很难将其长期应用于1000℃以上的高温环境。单晶蓝宝石光纤以其高熔点(2053℃)、优异的光学特性和稳定的理化性能等优势,在超高温光纤传感中得到了重要应用。但由于蓝宝石光纤无包层、折射率高并且模场直径大,使其高度多模且表面易受污染,这对基于蓝宝石光纤的光栅制备和进一步应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上述石英光纤和蓝宝石光纤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本论文针对高温苛刻环境的应用需求,以飞秒激光加工为主要技术方法,目的是提高光纤传感器在极端苛刻环境下的稳定性和耐受能力。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光纤光栅耦合模理论,对均匀Bragg光栅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推导,从而确定了影响光谱质量的特征参数。利用MATLAB软件对均匀Bragg光栅光谱进行了仿真分析,探究了不同参数对光谱反射率和波长的影响。分析了飞秒激光与透明材料的非线性作用机理,从物理过程和时间尺度上讨论了等离子体的产生和弛豫机制。分析了掺锗石英光纤带隙能与激光光子能量关系,并对高斯光束聚焦特性和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及优化方法进行了分析。(2)通过飞秒激光逐线扫描的方法在直径60μm的蓝宝石光纤中制备出了反射率为15%,半高全宽为5.72 nm,信噪比为10 d B的Bragg光栅。另外,通过飞秒激光螺旋扫描的方法,在蓝宝石光纤中制备出了具有结构高度对称性的螺旋形Bragg光栅,是一种真三维体光栅,并继续制备了3个不同波长级联的光栅阵列。当螺旋直径为30μm时,获得的光谱反射率为40%,半高全宽为1.56 nm,信噪比为16 d B。经弯曲测试表明:该螺旋形Bragg光栅具有很好的抗弯曲性能,最小弯曲半径为5 mm时,仍能保持比较好的光谱质量。分别测试分析了逐线扫描法和螺旋扫描法制备的蓝宝石光纤Bragg光栅的高温和应变响应特性,温度测试最高到1600℃,应力测试最大到1.5 N。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光栅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和灵敏度,高温区温度灵敏度为35 pm/℃,应变灵敏度为1.45 pm/με(@1600℃)。总结分析了晶体光纤的制备方法和蓝宝石光纤的理化性质及传输损耗成因。通过优化熔接参数,实现了蓝宝石光纤与石英光纤的稳定耦合,并对比了蓝宝石光纤端面不同处理方法。利用飞秒激光振镜扫描系统实现了对蓝宝石光纤0°、8°和45°不同角度的切割。(3)通过飞秒激光逐点法在直径为60μm,长度为8.5 mm的蓝宝石光纤中并行制备了反射率为15%的Bragg光栅。结合石英光纤兼容性好、损耗低和蓝宝石光纤熔点高、热光系数大的优点,共同集成制备了蓝宝石光纤探头传感器,高温区温度灵敏度可达30.19 pm/℃,高于石英光纤光栅温度灵敏度2倍以上。利用光束质量分析仪对不同长度蓝宝石光纤端面模场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蓝宝石光纤长度的增加,高阶模式更容易被激发。同时通过在蓝宝石光纤端部制备减反射球透镜结构,有效提高信噪比到22 d B。测试分析了该探头传感器在1200℃和1300℃的高温稳定性,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可在1200℃下长时间(大于24小时)稳定工作,可在1300℃下短时间工作。(4)提出了一种能量切趾的方法来高效制备切趾光栅,该方法是采用半波片和偏振分光棱镜组合的方法通过步进电机和上位机软件实现激光能量的实时调控。通过该方法在标准单模光纤和细芯光纤中制备出了反射率为75%,边模抑制比分别为25 d B和32 d B的光栅。经高温(800℃)测试表明:该能量切趾型光栅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为TypeⅡ型光栅。(5)通过熔芯法分别制备出了蓝宝石晶体衍生光纤和YAG晶体衍生光纤,并对其端面组分和折射率分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两种晶体衍生光纤均是纤芯折射率呈渐变分布的少模光纤。利用飞秒激光逐点法分别在这两种晶体衍生光纤中制备出了均匀和切趾Bragg光栅,并测试分析了其高温和应变响应特性,测试温度最高到1000℃,温度灵敏度分别为15.64 pm/℃和13.74 pm/℃,应变灵敏度分别为1.33 pm/με和1.25 pm/με。本论文面向高温苛刻环境,以制备耐高温光纤光栅为目标,从光纤光栅结构制备、技术优化、传感器封装、特种光纤拉制以及传感特性分析等方面开展了研究。结合飞秒激光加工技术实现了耐高温光纤光栅的制备,所制备的光纤器件和采用的技术不仅可在高温苛刻环境传感检测中应用,还可用于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中,这进一步扩展了其应用价值和范围。
其他文献
信息隐藏分支中的隐写术是一种“行为安全”技术,其与注重“内容安全”的加密技术一起构成了保密通信技术的基础。传统的隐写术通过“不可见”的方式修改特定的宿主信号以嵌入秘密信息,其本质是将隐蔽通信行为伪装成正常行为以避免攻击者的怀疑。然而,随着隐写分析技术的发展,隐写术只要对载体进行了修改,就存在被隐写分析方法检测出的可能。为了抵御隐写分析,无载体隐写应运而生,其以秘密信息为驱动直接“获取/生成”含密对
在排放稳定阶段气溶胶重污染的变化过程中,湍流扩散和水平输送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在现有的中尺度气象—化学模式中没有气溶胶湍流扩散项,以往气溶胶重污染过程的变化机制研究中也缺少将长期边界层垂直结构观测与包括气溶胶湍流扩散项的中尺度模式相结合的工作,特别是在地形较复杂、污染过程较容易受到区域输送影响的安徽地区,认识重污染形成、变化的机制更为复杂。本研究瞄准上述有关气溶胶重污染变化机制的重要问题,选择我国中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推进,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持续受到关注。本文以江苏省典型地区为研究对象,收集气象、空气污染、死因、流感样病例等资料,现场检测儿童肺功能,采集PM2.5滤膜进行成分分析,对江苏省典型地区空气污染对人群健康效应的影响进行模型分析,探讨空气污染物对流感样病例、儿童肺功能的急性影响,空气污染对人群死因的影响,归因于PM2.5、PM10、NO2及未来情景的分病种超额死亡数,以及P
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是一种死体营养型植物病原性真菌。核盘菌可以侵染600多种植物,它所引起的菌核病分布范围广且危害严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核盘菌菌核是一种富含黑色素的休眠体,能够在自然环境中长时存活多年,并成为菌核病主要侵染源。FKH是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作为真核生物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转录因子。目前,对FKH蛋白在植物病原真菌中作用报道较少。S
在当前“双碳”政策能源背景下,排放法规对发动机在瞬变工况下的排放要求日益加严,尤其是未来国七排放法规中微粒数量及质量的排放限值越来越成为关注重点,同时以压燃式发动机为代表的车用柴油机的微粒排放又是交通行业微粒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对压燃发动机瞬变工况性能及微粒排放的优化控制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一台2.8L车用压燃式增压柴油机为研究改装对象,利用瞬变工况测试控制系统、自行搭建的进气道和缸内双喷射系统、定
肿瘤,特别是恶性肿瘤,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对肿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相关研究,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然而由于肿瘤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多因子、多步骤的高度复杂性过程,导致多数肿瘤疾病在诊断发现时就已经进入晚期,加大了临床干预的难度,失去了治疗的最佳时机,给病人带来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因此,亟需探索适用于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的有效方法,尽早攻克癌症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攀升,城市交通拥堵日益严重,道路交通事故频频发生。智能汽车可以根据实时路况辅助甚至完全代替驾驶员完成主要的驾驶操纵,逐步成为解决交通安全问题的理想方案。环境感知是智能汽车综合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相当于车辆的“眼睛”,直接影响决策系统和控制系统的智能化水平,是智能车辆安全行驶的先决条件。相比于其他车载传感器,以摄像头为主的视觉传感器可以获得最为丰富的环境信息,且成本低廉,硬
水稻和玉米种植面积占粮食种植总面积的60%,是我国两大主栽粮食作物。由稻瘟菌(Magnaporthe oryzae)侵染水稻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上最严重的真菌病害,水稻主产区稻瘟病频繁爆发,可导致水稻严重减产,给水稻生产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禾谷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raminicola)侵染玉米引起的玉米炭疽病也是一种真菌性病害,近年来玉米炭疽病日趋严重,呈现流行与爆发趋势。作为半活
气体传感器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检测污染气体成分、浓度的重要载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环境检测等领域。其中敏感材料的选择,是决定气体传感器性能最重要的因素。本论文以典型的n型半导体氧化锌(ZnO)为主体材料,通过改变合成条件,构筑出一系列形貌特殊、尺寸均一的异质结构。相比于纯ZnO气体传感器,基于这些异质结构制备的气体传感器不仅在对于特定目标气体的灵敏度和选择性上提升明显,而且有效缩短了响应/恢复
近年来,在北海油田和墨西哥湾油田等多个大中型油气田的勘探开发过程中均采用了基于声学各向异性假设的地震勘探方法来对油气资源进行钻探前的勘测工作。在这些已知的油气田中,目前已经基本探明了浅部常规油气藏的位置及储量,现阶段侧重于寻找页岩油气和煤层气等深部复杂储层中的非常规油气藏。就地震勘探而言,地震波在从地表激发点传播至这类深部储层的途中会穿越大量的沉积地层,其中诸如页岩地层、薄层以及天然裂隙系统等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