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素质均衡提高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研究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关系,国民素质作为处理这些关系的能力范畴,在主体性意义上标示出一个国家的社会和谐发展水平。而在社会转型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不可避免会出现价值评价标准的多样化,国民素质均衡提高水平也必然受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交叉影响,从而形成了失衡性国民素质形态。因此,提出国民素质均衡提高概念与构建和谐性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即人与社会和谐观、人与他人和谐观、人与自我和谐观、人与自然和谐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本要求,与国民素质均衡提高的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性具有内在联系性,都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国民素质均衡提高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目的一致性。国民素质均衡提高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二者之间在互动中作用与影响,体现出互动与共进性特征。一方面,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是由人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领域实践中完成的,但实践活动的人是从事实际活动的现实的人。人们在构建和谐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各自的文化素养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对实践对象的各种现象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由此影响着国民价值观念的调整,形成不同的素质价值观念,进而影响着和谐社会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国民又是具体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和谐发展水平直接作用于国民素质均衡提高水平。因此,国民素质均衡提高水平,离不开一个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作用与影响。正是如此,积极发展和谐的经济关系,为国民素质均衡提高提供物质保障;积极发展和谐的政治关系,为国民素质均衡提高提供政治条件:积极发展和谐的文化关系,为国民素质均衡提高提供价值观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国民素质均衡提高提供可持续发展环境,是促进国民素质均衡提高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其他文献
辩证法问题一直是哲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它漫长的存在历史过程,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容形式,纠缠不休的命题和定义,吸引着一代又一代哲人的目光。阿多诺否定辩证法是其中具有特
信仰是人类所特有的精神力量,是个体对终极价值的把握和追求,是对有限生命的无限超越,它引导人们追寻着生命存在的意义。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信仰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
二十世纪初欧洲著名政治思想家罗德·约瑟夫·拉斯基秉承近代西方自由民主理想,一生执着追寻实践着自由、平等和世界和平的社会政治理想。作为现代西方民主社会主义思潮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