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e,MMR)作为评价一个国家的卫生保健系统效果的敏感指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和确保母亲分娩安全是目前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而感染尤其是院内感染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特别是高危孕产妇死亡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因此降低高危孕产妇医院内感染发生率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导致孕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提出措施降低高危孕产妇的院内感染发生率,从而改善育龄妇女的生殖健康状况,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重症孕产妇救治中心2004年1月-2007年12月共6454例住院高危孕产妇中212例发生院内感染的孕产妇出院病历,对其引起医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研究期内住院孕产妇共为9251人,其中高危孕产妇为6454例(占69.77%),90.95%的高危孕产妇属于妊娠并发症与妊娠合并症的患者。6454例高危孕产妇共发生院内感染212例(发病率为3.84%);同期住院的正常妊娠孕产妇2797人,发生院内感染29例(发病率为1.04%);二者相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1)。在高危孕产妇中,妊娠合并症院内感染发病率(3.41%)与妊娠并发症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病率(3.68%),二者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外地流动人口中的高危孕产妇的院内感染发病率(4.46%)高于本地户籍人口的高危孕产妇的院内感染发病率(2.23%),二者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阴道分娩、阴道助产术(产钳、胎头吸引)及剖宫产手术的高危妊娠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病率分别为1.88%、7.36%、4.13%。其中,阴道分娩者的院内感染发病率低于阴道助产术及剖宫产术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病率(P<0.05),但阴道助产术及剖宫产手术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病率二者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高危妊娠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占48.58%;其次为生殖道感染,占28.77%。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氏阳性菌最多见,占43.07%,其次革兰氏阴性菌占38.46%,真菌感染则占18.47%。83.96%的患者是在分娩后2-7天内出现院内感染;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妊娠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高危患者单独使用一种抗生素和联合使用抗生素其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分别为3.67%与2.80%,两者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危孕产妇的院内感染发病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的孕产妇。妊娠合并症与妊娠并发症是高危妊娠的主要病因。妊娠并发症与妊娠合并症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病率无明显差异。但是外地流动人口中的高危孕产妇的院内感染发病率高于本地户籍人口的高危孕产妇。高危孕产妇发生院内感染的部位主要为生殖道和呼吸道,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阳性菌略占优势。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分娩后2-7天内。发生院内感染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手术分娩是导致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抗生素的联合使用不能够降低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的发病率。因此,加强对于高危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尤其是对外地流动人口的高危孕产妇的产前检查,及时发现和治疗病情,防止危急重症患者的出现,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操作和侵入性检查,缩短住院时间,合理地使用抗生素是降低高危孕产妇院内感染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