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的雾霾天气和短暂的“APEC蓝”让人们愈发意识到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重要性。绿色消费可有效减少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政府可通过其庞大的采购力量,增加绿色环保产品的需求量,刺激企业进行绿色生产改革,有效促进绿色产品市场的形成,同时引导全民范围内的绿色采购。因此,政府绿色采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中有关构建生态文明的具体举措,有利于我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自2004年我国开始探索政府绿色采购以来,十年间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绩。然而由于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实践的起步相对较晚,现在逐渐暴露出一些制约其发展的因素。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绿色采购现状,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建立其制约因素的ISM模型,分析各制约因素间的关系,最后在总结学习发达国家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构建和完善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提出了对策建议。本文经过大量的资料搜集和文献分析,对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的现状进行了概括,归纳出当前存在的五个主要问题和两大挑战,并基于此剖析出了制约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发展的10个主要因素。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对10个制约因素进行层次分类,构建了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约的四阶因素模型,并分辨出不同制约因素对系统的作用机制。横向比较北美、欧洲、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政府绿色采购实践,总结出其在思想意识、采购指导、制度建设和配套保障四方面的成功经验。最后提出了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完善的针对性建议,具体包括:根本制约因素方面,尽快统一绿色产品的认证标准和加大政府采购及绿色产业的资金投入;中层制约因素方面,完善法律体系、监督管理、绩效考评以及政策激励等;直接制约因素方面,增强全民绿色采购意识,改良绿色采购方法,对采购人员进行培训并且加强采购信息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