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空气源热泵由于高效、节能、无污染等优点在清洁能源供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造成了冬季电网负荷大幅度增加,加剧了电网运行的不稳定性。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进行准确的能耗预测能为电网规划调度提供依据。建筑热负荷作为柔性负荷,可利用系统或建筑本身的蓄热特性在时间上进行平移,主动对电网进行需求侧响应,实现对电网的削峰填谷;并且利用蓄热装置增加夜间耗电量可缓解风电出力和负荷需求之间的差异,促进风电消纳,减少火
【基金项目】
:
青岛市科技惠民计划项目(No.18-6-1-104-nsh);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气源热泵由于高效、节能、无污染等优点在清洁能源供暖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也造成了冬季电网负荷大幅度增加,加剧了电网运行的不稳定性。对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进行准确的能耗预测能为电网规划调度提供依据。建筑热负荷作为柔性负荷,可利用系统或建筑本身的蓄热特性在时间上进行平移,主动对电网进行需求侧响应,实现对电网的削峰填谷;并且利用蓄热装置增加夜间耗电量可缓解风电出力和负荷需求之间的差异,促进风电消纳,减少火电出力,从而降低碳排放量。为了在空气源热泵清洁取暖的同时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本文分别进行了不同运行模式下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的能耗预测和空气源热泵采暖用户的需求侧响应研究。首先,探究连续运行和间歇运行模式下的空气源热泵供暖系统所适宜的能耗预测模型,分别建立了DeST能耗模拟模型、BP神经网络模型、LSTM神经网络模型,并利用监测到的能耗数据对三种预测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对于连续供暖系统,BP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优于LSTM神经网络;对于间歇供暖系统,LSTM神经网络的预测结果明显优于BP神经网络;两种供暖模式下,DeST能耗模拟的误差都较大,并且需要输入大量建筑参数和气象参数,建模过程较为复杂,更加适合用于设计阶段。其次,以典型农村建筑为例,在TRNSYS平台搭建空气源热泵直接供暖系统模型,分析规模化使用空气源热泵供暖对电网的影响。结果发现:规模化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后,在供暖季的不同阶段均对电网产生影响,其中供暖中期影响最大,电网负荷率减小2.07%,电网峰谷差率增大8.37%,电网最大负荷增加9.05%,不仅不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还降低了电厂发电设备的利用率。最后,选取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水箱蓄热和建筑本体蓄热两种蓄热模式,量化了两种空气源热泵蓄热供暖系统对电网的需求侧响应潜力。结果表明:两种蓄热模式均能对电网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室外温度越低,能耗越高,作用效果越好,并且建筑本体蓄热的削峰填谷作用优于水箱蓄热,供暖中期,相比ASHP直接供暖系统,在电网最大负荷不变的条件下,峰谷差率降低56.95%,负荷率增加10.68%。当采用蓄热供暖时系统能耗增加,水箱蓄热供暖系统能耗增加18.00%,建筑本体蓄热供暖增加23.35%。蓄热供暖后系统费用增加,当采用峰谷电价收费后,系统费用降低,水箱蓄热和建筑本体蓄热供暖的运行费用分别降低27.07%、27.51%。
其他文献
我国对虾养殖产业规模与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然而传统的池塘养殖、高位池养殖不仅会使水环境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破坏养殖生态环境,而且可以加剧病害发生,对养殖业构成灾难性威胁。因此,开发节水、节能、高产、环保的养殖模式是推动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其中,水质调控新技术是对虾养殖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养殖过程中残饵、排泄物和生物残骸等分解等产生的氨和亚硝酸盐是养殖水体的主要有毒物质和去除目标,目前主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持续开发新的品种以保持良种的活力和适应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对于保障粮食产量、巩固国家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而农艺学家每年培育大量的水稻种子,如何通过快速高效的小区育种试验,实现对不同品种间的优中选优,准确的遴选出最适宜当地种植的水稻品种是育种工作核心问题。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育种试验的播种作业主要由人工完成,人工作业的效率低下、播种一致性、准确性差,严重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与人
混凝土结构是现在最普遍的建筑结构形式,延长其使用寿命即提升其耐久性是建筑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热点。相比于制备混凝土的传统胶凝材料硅酸盐水泥,碱激发矿渣(AAS)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胶凝材料,具有低能耗、低排放、制作工艺简单等优点,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造成混凝土结构长期性能劣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氯离子的侵蚀,因此本课题就碱激发矿渣固化氯离子的性能展开试验研究,为促进碱矿渣胶凝材料进一步应用提供一定的
在混凝土水化硬化过程中,因混凝土收缩所导致的开裂问题无法避免。在混凝土开裂后,氯离子等有害离子会沿着裂缝进入内部,造成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耐久性下降、服役寿命缩短。因此,研究抑制混凝土的收缩开裂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新研究表明,硅烷作为一种优异的混凝土防水材料,在抑制水泥基材料收缩开裂方面同样展现出优良的效果。本文根据前期研究,在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IBTS)基础上,通过溶胶合成法复合正硅酸四乙
滚动轴承润滑特性的基础试验研究通常采用球-盘接触等效模型,而球-环接触模型更接近于滚动体和轴承内外圈接触几何形式,但因玻璃环制造工艺复杂、镀膜稳定性差及光路聚焦困难等问题,限制了该接触形式下的润滑试验研究。此外,因球-环接触几何特征及润滑剂受力发生变化,其润滑特性发生明显变化,该方面的试验研究亟需开展。因此,本文研制了新的球-环接触润滑油膜测量仪,并对该接触形式的润滑油膜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因膜厚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与客观需求的推动,多轴汽车凭借着经济、高效等优势发展迅速,具备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与作用。相比于传统的四轮汽车,多轴汽车往往承担诸多特殊作业任务。然而,由于其质量大、轴距长、质心高等特点,造成了安全事故的频发,也引起了许多人对其安全性能的关注,特别在路面条件较差、速度较快的情况下,极易发生侧滑、甩尾等失稳现象。为了提升五轴汽车在转向时的横向稳定性,本文的研究工作具体如下:(1)五轴汽
我国航天航空事业的迅猛发展对高性能材料的需求及要求越来越高,碳化硅作为第三代半导体核心材料之一,具有宽带隙、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制作高频、抗辐射、大功率和高密度集成的电子器件,在电子、信息、生物医学、绿色能源等许多领域得到认可。碳化硅纤维可以被编织到复杂结构中并增强其性能,作为增强材料,位于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的上游,是复合材料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单根碳化硅纤维的导热性能在整个C
水体难降解污染物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环境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高级氧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新型、高效、环保催化剂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多年来研究者们一直在致力于研发各类催化材料。层状氢氧化物LDH及其煅烧产物LDO因其独特的层状结构和层间离子、金属离子可交换性等优点一直以来在催化剂尤其是AOP催化领域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论文通过对二元和三元Co-LDO类臭氧催化剂的过程制备、分析表征、性能测试与催化
板料渐进成形工艺是一种无需模具的新型成形技术,具有时间周期短、成形能力好及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小批量制造、多种类研发及个性化生产。五轴渐进成形技术作为其中新型的加工技术,对其深入研究也随之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五轴渐进成形工具加工轨迹的生成方法。生成步骤为:建立成形工件几何形状、偏置获得工具头球心面、输出STL文件、STL文件分层、提取每层相交线、根据面片法向或指向某点
道路上运行的车流极易受到交通扰动的影响,随着扰动沿车队的传播不断扩大,从而产生车流的波动,车流波动是加速度波动的外在表象,研究车流波动内因规律及车流运行的宏观态势特性,对于车流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系统解析车流波动的动力学特性,进而分析车流宏观态势特性,优化设计车辆速度引导策略,为提高交通流的整体运行稳定性,减小交通振荡扰动对交通流的影响提供技术支持。首先,梳理分析各类传统跟驰模型,研究基于分子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