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社会与和谐政治——当代中国政治形态研究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aringro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中国的转型不简单是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型,而是全面现代化的过程。中国的现代化是新型现代化,是要实现新现代性,政治改革是是新型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中国新型现代化的背景下,政治改革应取何种政治模式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基于市民社会决定国家的原理,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性质和类型,也有必要对政治的本质加深认识。本文认为,政治的本质就是对物质利益关系的调整,是多极政治主体基于物质利益中介而结成政治交往关系的活动,而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的状况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政治形式。   本文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为对象,以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为尺度,将人类社会分为三种类型:人们的物质利益没有差异的同质性社会、人们的物质利益存在根本对抗的对抗性社会和介于两者之间的人们的物质利益存在差异但不存在根本对抗的差异性社会。与此相应,存在着适合分别处理这三种社会物质利益关系的三种政治形式,即同一性政治、对抗性政治和和谐政治。后现代的差异政治思想作为一种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性反思对和谐政治有所启发。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质上就是差异性社会,作为先发要素的经济改革所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带来了人们的就业方式、生活方式、收入水平和思想观念等等的差异、多元和多样,客观上形成了差异的物质利益群体。差异性社会是当前我国社会的现状,理应成为我国政治改革的出发点。差异性社会应该采取和谐政治模式,而不能采取同一性政治模式和对抗性政治模式,历史的经验和教训都证明了这一点。差异性社会应该追求差异和公平的正义的目标。因为差异性社会是实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在这个阶段,发展是必须的,这证明了差异的合理性;同时差异又需要得到控制,差异要有助于发展,差异要取得合法性,所以要讲究公平。在差异性社会要辩证把握差异和公平的关系,实行差异和公平的正义原则,这成为我国政治改革的基本指导原则。和谐政治模式最重要的是恢复政治的多极主体的本性,多元利益主体需要多极政治主体。要保证差异社会中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一致需要中国共产党不断提高自身执政能力,要保证社会的和谐又需要尊重利益差异的现实,通过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使利益差异主体来协商共治。和谐政治需要妥善处理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的关系。和谐政治的制度建设主要是要解决四大问题,即多元政治主体、政治交往关系、政治运行机制和政治发展动力。   本文将和谐政治模式的核心内容概括为一个基础、两个中心、三者关系和四大任务。
其他文献
伴随着人类对大自然征服利用的同时,造成的生态危机也日益严重,为协调人类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同意识形态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理论视野挖掘生态危机的根源,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良
新时期以来的美育理论多是以美育的目的作为逻辑起点建构起来的,过于理想化,忽略了对美育理论建构的现实背景的考察,过于强调审美的超越性,从而与现实产生了隔膜。由于这些理
在当今世界环境污染、生态危机的大背景下,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问题刻不容缓地凸显出来。造成矿山环境问题及影响矿山环境治理的主要因为是长期以来矿山地质环境管理十分薄
恩格斯技术哲学思想迄今尚未引起科学技术哲学界的足够重视,在马克思主义这个巨大的王国中,恩格斯技术哲学思想成了一个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事实上,在恩格斯的著作《英国工人阶级
亚里士多德的公正德性作为一种包容式德性与大度并列为德性之首,包含了勇敢、节制、明智等各种德性,在亚里士多德的整个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现代意义的公正更多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