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排异反应及肺部感染是影响心肺联合移植病人长期生存的两个主要并发症。作者用免疫过氧化物酶染色的方法,检查了四例全心肺移植病人尸检材料及两例存活的心肺联合移植病人的供体支气管与受体气管粘膜上皮中Leu-7阳性的淋巴细胞的数目,结果表明,Leu-7阳性的淋巴细胞在具有肺排异反应的心肺联合移植病人的供体支气管粘膜上皮中的数目明显比对照组及受体的气管粘膜上皮中的数目增加(P(0.01);我们检查了五例存活的心肺联合移植病人供体支气管和受体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对Class Ⅱ组织相容复合物抗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aplex MHC)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lass Ⅱ MHC抗原在具有排异反应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受体及供体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中,以及在不具有排异反应的病人的支气管粘膜上皮中有同等机会的表达;我们还检查了四例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尸检材料中供体支气管和受体气管相关淋巴样组织(Bronchus-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BALT)的改变,结果示,BALT在具有肺排异反应的心肺联合移植供体的支气管上皮中明显破坏、消失;同时我们也用常规组织学的方法,检查了十例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尸检材料中肺门淋巴结的病理学改变,在本组多数心肺联合移植病人中,均能发现肺门淋巴结的出血性梗死。我们的结果提示: 1.心肺联合移植病人供体支气管粘膜上皮中的Leu-7阳性淋巴细胞的出现(>5个细胞/mm~3),是提示肺排异反应出现的有用的标记,可用此检查作为临床连续监测肺排异反应的简单、相对无创而且可靠的方法; 2.Class Ⅱ MHC抗原在支气管粘膜上皮细胞中的表达对心肺联合移植病人出现肺排异反应的诊断无特异性;